03
又过了一个村子,要到县城,得过一条河。
撑船的是个六十来岁,瘦长瘦长的老爷子,船头蹲一个小姑娘,十四五岁,在剥莲蓬吃。张之维挑着的货箱半人高,光他们俩就占了不少地方,又凑了三个客人,老头子一点篙,开船了。
张之维听见小女孩跟唐沅搭话。
“你们是兄弟俩吗?”
唐沅犹豫了一下,点点头。
“他像张飞,你像张生,一点儿也不像嘛。”
唐沅被这个比喻逗笑了,瞥一眼张之维,又飞快地收回视线。
“你叫什么?”
“唐沅。”
“我叫蕙姑——给你!”她把吃剩的半个莲蓬抛过去,唐沅道了谢,剥开莲蓬壳一颗颗吃起来。
过一会儿,张之维感到有人轻扯了一下袖子,回过头,唐沅一边答着蕙姑的话,一只手递过来两颗莲子。
老爷子一桨一桨地划着,只听见船桨拨水的声音:
“哗——许!哗——许!”
……
县城的热闹,比乡下又是不同。
米店,布店,油行,酱园,南货店……官盐店,税务局,门脸的气派自不用说,银匠坐在自家窄小店面门口,成天“叮叮当当”地打银。卖活鱼的把鱼啪嗒摔在地上,包起来给客人,肉铺里挂着成片的猪肉,卖牲口的地方驴嘶骡叫。街面上,打把式的,卖糖人的,耍蛇的……
卖梳头油,茉莉粉的什么“斋”里飘出很浓的香气,药店“保全堂”下的门柱贴着红的耀眼的对联“保我黎民全登寿域”,张之维多看了两眼。
一路走到中午,闻到街边饭馆里阵阵香气,张之维扯着唐沅进店,点了煎得焦黄的草鱼豆腐,青菜,又给唐沅要了一张面饼。唐沅是北方人,一路上都是吃糙米饭,难得进城碰上面食。唐沅把饼撕成小块放在碗里慢慢吃,张之维已经吃了一大碗饭,抬头看街上人来人往,走过几个和尚道士,纳罕道:
“这么热闹,为什么事儿?”
“为明天七月半,中元法会!”坐他们旁边一桌的一个老头子转过脸来,他吸着水烟袋,皱皱巴巴的脸像洞庭湖陈皮梅。
原来今年本说要闹大水,家家户户都扎了筏子,备好大澡盆,日夜警惕,不料河水竟从下游泻出,伏汛安然度过,保住无数人畜。眼看秋收有望,市面繁荣,有好事者提议,临近的盂兰盆会办的声势浩大些,,请和尚道士放焰口,分别由城东的智渊寺和城西的三清观主持。智渊寺是县城里最大的寺庙,方丈铁桥云游过杭州的灵隐寺,苏州的寒山寺,学识广博,交游甚广,民国二年发大水,倒了堤坝,死伤很多,也放一台大焰口超度孽苦,十三大师,远近几个县城大庙的住持,都来了,座下和尚数百,推来推去,还得是大和尚铁桥首座,他往上一坐,就像地藏王菩萨,这就不用说了,一声“开香赞”,声若梵钟余音绕梁,无人不服。
“老先生,那三清观是哪位道长当家?”一直专心吃饭的唐沅抬起头问。
“是武当山出家的理阳道长!不过三清观信众也不如智渊寺多,道人也少,听说理阳要请几个师兄弟来帮帮场子。你们是外乡来的?那明儿的道场还是得看智渊寺。县里乡绅还做东请黄梅县的班子来唱两天戏,这个热闹你们算是赶着了!”
“您老人家真是博学。”张之维笑笑,又问,“县城里的读书人就是多!方才我从一个大药店过,看见门外贴着一副对联,‘保我黎民全登寿域’,写得很好,不知道是谁写的?”
“你小子有眼光,保全堂的东家可是拔贡出身,他那一手龙门二十品好魏碑,全县也找不出第二个。”
张之维拿眼角余光盯了唐沅一眼。唐沅不怎么吃辣,小心翼翼地避开鱼身上的红椒丝,捡了一筷子豆腐慢慢咀嚼。
旁边有人向老者叫道:“张汉,你又喝多了酒,在那儿拽文了!”又有一个短衣的人跟张之维唐沅说:
“这老儿是隔壁如意楼的一个食客,在外地做过幕,见识是多,可也爱吹牛!”
饭馆里一时洋溢着快活的空气。可见人们一边轻蔑着这个老人,一边又仰赖他带来许多精神和愉悦。
……
“既然明儿有大热闹可看,咱们就留一天吧。”
“……不是早就说好,你定就好嘛。”
唐沅左顾右盼,脸上看不出对熙熙攘攘街市的好奇,只有眼睛滴溜溜地转,透露了心思,忽然停住了脚,轻轻“呀”了一声。
集市尽头贴了一张告示,可不是一般的通告,准确地说,是一张通缉令,抬头竟是武汉警察局,下面日期,正文“始祸请人,实尸其咎。耿六娘,诨号碧眼狐狸者……”就是他们数日前在轮船上听说的那个在武昌做下命案的女贼。通缉令左侧摹画其形貌,是个五十岁上下的妇女,与街上寻常的妇人似乎没什么差别,很难想象这居然是一个积年的江洋大盗,三十年间在陕甘犯许多大案,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