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影响力
1987年10月19日,道琼斯指数一天之内暴跌22.6%,引发全球股灾,花旗银行的投资部门出现巨额亏损,开始收缩全球业务。 1988年9月,受裁员影响,花旗银行香港分部的高管杜辉廉和梁伯韬先后辞职,联手创办了百富勤投资有限公司。 由于杜、梁两人都是香港金融业的知名人士,创业后获得了和记黄埔、合和实业以及中信国际等巨头的支持,发展非常迅猛,到1995年的时候,资产从3亿增长到了将近200亿,成为除了东瀛之外,亚洲第一大投资银行以及香港本土第一大证券公司。 1995年3月8日这天,百富勤迎来了一位非常特别的顾客,此人开了一个200万美元的账户,以100倍杠杆操作纽约外汇市场上的日元,每天只操作两次,满仓入场,空仓离场,一次都没失手,收益高的惊人。 3月8日,日元汇率先升后跌,此人在88.60的价位买入,91.90的价位卖出,赚了740多万美元。 3月9日,日元汇率先跌后涨,此人在92.50的价位卖出,90.10的价位买入,赚了2400多万美元。 短短两天,把200万美元变成了3000多万美元,赚钱效率比抢银行还高,自然惊动了百富勤的总经理梁伯韬,3月10日早上,他听完操盘手的汇报,一脸不可思议的问道:“他每天晚上都通过电话下指令,从不来营业部盯盘看行情?” “是的,他每天晚上9点打电话过来询问一下纽约外汇市场的开盘价,然后让我预设买入价和卖出价,通过电脑自动交易。” “每次都是全仓买入,全仓卖出?” “是的。” “他预设的买入价和卖出价都是当天就能成功交易?” “是的,而且都在当天的最高价和最低价附近成交,相差只有几个点,眼光特别准!” 外汇市场每天有上万亿的资金流动,日元又是热门货币,长期的大方向或许能预判,但每天的小波动毫无规律可言,梁伯韬不相信有人能看的这么准,打量着办公桌上的开户资料,问道:“你见过他本人吗?” “他来开户的时候见过一面,是个20多岁的年轻人,個子很高,讲普通话,和黎明有点像,应该也是京城人。” “黎明?他只是在京城出生而已……这位叫狄野的客户住在哪里?” “文华东方酒店24楼的澳门套房。” 香港的文华东方酒店只有25层,由于25楼是餐厅,所以24楼是客房的最高层,以奢华尊贵著称,澳门套房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以梁伯韬的身份地位,文华东方的套房不算什么,但他考虑到狄野来自内地,摸不清底细,贸然前去拜访有些唐突,沉吟片刻之后说道:“明天是周六,纽约外汇市场休市,如果今晚他还这么操作,而且还能大赚的话,立刻通知我。” “明白。” 香港和纽约之间有12个小时的时差,因此纽约外汇市场开市的时候,香港这边是晚上9点,梁伯韬在自家豪宅里等到10点钟,一直没有等到操盘手的通知,于是打了个电话到公司,问起了日元的行情。 “今晚日元一直在小范围内来回波动,还没有触发狄先生预设的价位。” “如果触发了他的预设价位,收益有多少?” “正好是100%。” “仍旧是全仓操作?” “是的。” 梁伯韬记忆数字的能力很强,计算道:“他现在的本金大约是3340万,100%的收益就是翻一倍。如果今晚能成功交易的话,3天之内把200万美元变成了6600多万,堪称奇迹!” “是啊,我做了20多年外汇,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厉害的高手。” “确实厉害,如果成交了就打电话通知我,不管多晚。” 半夜2点多钟的时候,操盘手打电话过来通知说交易完成了,但这次不是在最高价和最低价附近买卖的,误差范围比较大,梁伯韬听完却更加佩服了,说道:“3000多万美元的资金,100倍的杠杆,全仓操作是30多亿美元,足以在短时间内扰动市场了,就算财神爷亲自下凡,也判断不了那么准,能顺利完成交易,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说的也是。” 挂了电话之后,梁伯韬重新躺了下来,但再无睡意,而是看着天花板发呆,谋划如何获取狄野的友谊,因为有了6000多万美元的资产之后,任何一个脑子正常的人,都不可能继续在外汇市场上全仓玩心跳,肯定会进行多元化投资,一方面分散风险,一方面拓展社会关系,而这些业务,是汇丰、瑞银以及摩根大通等国际巨头们的强项,百富勤没法与之竞争。 “这个狄野究竟是什么来头?” 和汤仁嵘一样,梁伯韬也对狄野高深莫测的手段以及神秘莫测的背景产生了好奇心,第二天早上起床之后,开始打电话去京城和浦江等地询问——梁伯韬号称“红筹股之父”,从1992年开始,连续运作了海虹、浦江石化、四通电子等多家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人脉非常广泛。 花了十几分钟时间,连续打了四五个电话之后,梁伯韬终于从申银证券的阚治东那里得到了关键信息。 “狄野?他跑去香港了?” “阚先生认识这个人?” “我不认识,不过汤仁嵘认识,327国债事件那天,我在香港和你开会的时候,这个狄野在海通证券做多327国债期货。” “他参与了327国债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