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旁边不知谁喊了一声“谈工”。
“谈工,设备那边……”
我不想过多打扰她工作,顺势结束了这有些尴尬的气氛:“你去忙吧。”
她那边确实很忙,不知道遇上什么麻烦,好几个人跟呼叫AI管家似的喊声“谈工”就开始一连串地抛问题。她扭头答应了一声,一边往回走,一边对我说:“那先挂了,改天联系。”
我点点头。
镜头的视角转动了一下,应该是她想去按终端底部的结束通话。却突然又顿住:“焰焰,你……”镜头迎着夕阳,有一瞬间我看不清她的表情。只能听到她的声音带着少有的踟蹰:“……你好好的。我今年过年就回去陪你。”
她去年也是这么说的。
我依然点头,答应:“好。”
谈海峡女士是航空工程师。那几年,她带的一个项目正在关键攻关阶段,所以长期在西北某试验基地内封闭。
对,“天幕”计划——现在已经公开了,不过在当时,连我都不知道她具体是在做什么。
她非常忙,私人时间不多,所以我们通常一个月才联系一次。
用完了这个月的份额。我打开消息列表,回了几个同学、朋友的私聊,点开各种挂着“99+”的群,粗略浏览后挑着回了几个。才把终端关闭,放回到收发室。
回宿舍的途中,再次经过活动室,宣传栏前的人群已经散了。偶尔有三三两两的士兵,过来同步自己的能力评估报告,不过也都是领完就走,并不多待。
我站在不远处看了一会儿。
直到最后一个人离开,宣传栏前冷清下来,扬声器里传出一个声音:“你不领吗?”
“领。”我说。上前抬手,刷了一下戴在腕部的身份牌,一份能力评估报告跳出在屏幕上。我随手向下拉了一下,发现报告内容做得相当详实,且版面赏心悦目,数据集中出现的地方,基本都做了可视化图表以使之尽可能直观。
我突然意识到——自从上次地下会议室会面时起,1027的语言中就已很少出现精确数字,更多是使用“可能”“接近”“大概率”这一类更接近人类的表达方式。
与当初演习时的表现相比,它的“进化”速度可谓惊人。
我点选将报告同步到军用终端,一边等数据传输,一边问它:“你的这一阶段的试运行,是不是快结束了?”
1027说是:“到这个月底。你怎么知道?”
我是前两天在内网的新闻版块上看的。
信息化作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简称“信战”,信息化军事技术领域的第一个国家级科研计划,今年刚刚落地,成立了基金会,拟对入围的项目进行扶持,额度相当可观。其中的金奖项目——即在今年的评审中排名居首的项目,首年资助额度就达到了千万级。
我之前曾听人说起过,1027项目团队来自A级陆军指挥中心科学院下属某研究所,负责人叫程云帆,B大博士毕业,30出头就已经是研究员,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年轻有为。
本次网上公示的“信战”申报名单中,以程博士为负责人的项目就赫然在列。
评审时间在下月中旬。所以我想近期他们团队应该会召回1027,整理这一阶的段测试成果,为最终评审答辩做准备。
“每年批给省里的国家项目,你院占一半。你入围不成问题,”我说,“不过,这次报的还有A级海空指挥中心的‘潜翼X’,和它争第一,难度会很大。”
潜翼——原位A级海空目标识别系统,初代“潜翼”投入使用是在星历262年,凭着其敏锐的视觉捕捉能力和精准的动态处理能力,叱咤战场近二十年。至今仍是大多数海空部队的标配。
和大部分信息系统一样,“潜翼”一直使用数字作为版本号。而本次申报的“X”,则是在原有核心模块的基础上,再开发而成的全域作战辅助系统,适用度上有了质的提升;又沿袭了“潜翼”系列的交互模式,天生自带用户友好度,只要是用过“潜翼”数字系列的人,“X”基本都可以直接上手。
如果“潜翼X”和1027是两个不同类型的系统还好,但偏偏,二者的定位几乎完全重合。
想也知道,基金会不会把大笔资金同时拨给两个成果类似的项目,到时候,就不是第一和第二的问题,而是输的那个,会直接失去入围的机会。
面对这样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1027显然也不是毫无准备:“‘潜翼X’其实已经在做第三轮试运行了,数据样本要多一些。我看过前两轮试运行的报告,由于核心算法的差异,它的基础响应速率和精度都略低于我。不过,即使是这样,它也已经能满足一般战场的需要。”
“因此立项初审时,虽然排序我在第一,但评审组的意见更看好的是它。”
初审排序依据的是测试参数,满足条件就有申报资格,是规则里的下限;而终审答辩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