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道理
听了牛金星的话,李自成的脸上当即闪过一抹阴鸷,他一向是眼中揉不得沙子的性子,最忌讳旁人蒙骗于他。 申芝秀混迹皇宫十几年,察言观色是一把好手,眼见着李自成神情不妙,连忙道:“陛下,此事应该不假,小太子说,崇祯换了京营总督,私下里将退位诏书已经写好了,只不过那帮文臣一直反对。请陛下再等上几日,等他把内阁都撤换掉,一切就大功告成了。” “等?额可等不了,你再去和小太子说,额今日就要进城,识相的话,立马大开城门让额进去,否则就等着额的大军攻城吧。” 听李自成又要把自己送回京师城里,申芝秀心中暗暗叫苦。进了一趟城里,已经掉了半条命,若是再去一趟,怕是性命都要交代进去。 “小太子说了,他本来不是做皇帝的料儿,就算做了皇帝,早晚还要落入别人的手里,不如让陛下做了皇帝,他也能踏踏实实的作诗画画。只是他有一个要求,陛下进城做了皇帝,须得保他一家平安,让他做个安乐王什么的。” 申芝秀这一席话,一分真九分假,朱慈烺只和他说了,让李自成再等上几日,一切都会如李自成所愿,其余的根本没有多说。申芝秀却是根据朱慈烺话里的意思,随意编造了一大通的谎话。 李自成本来还有些不信,听了申芝秀编造的这些话,居然信了六七分。 “哈哈,不错,回去了两天,这小子倒是学了乖巧,知道和额讨价还价了。” 牛金星见李自成居然还要在城外等待,忙在一旁劝道:“大王,大军在外,迟则有变,咱们这次没有带多少粮草,如此等下去,能拿下京师还好,若是打不下京师,连撤退的粮草都没有。” “额一路打过来,就没想过要撤回去!既然到了京师城下,额是势在必得,谁也拦不住!” 李自成说着,看向了站在一旁的宋献策,“宋军师,你和额说说,到底还要不要等?” “陛下,有道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崇祯毕竟是一国天子,即便有心禅位,也非一朝一夕之功……” 听到这里,李自成咧嘴笑了起来,哪知宋献策话锋一转,说道:“不过丞相说的对,咱们粮草不继,等不了太长时间。听说城里刚换了京营总督,各处城门的指挥使也换了好几个,眼下城内人心惶惶,小太子又是一心求和,不如趁着这个机会杀进城中,先占了京师再说。” 李自成的脸色当即沉了下来,他何尝不知道,宋献策说的很有道理,但有道理又如何? 他需要的是臣子们的顺从,不需要臣子给他讲道理。 他是大顺的皇帝,按说在大顺军中,应该说一不二才对。 然而他却发现,他手底下的这些亲信,根本就没有把他当做皇帝。不论是牛金星还是宋献策,抑或是刘宗敏、刘芳亮,都敢当面质疑他的决策。 尤其是那个李岩,不但事事和他顶撞,还屡次拿什么唐太宗魏征出来,来劝他听话。 前日晚上的攻城,明明说好的,只是一场佯攻,吓一吓城中的守军。哪知刘芳亮却带着手底下的人,强行攻打永定门,连带着其他部的也跟着冲了上去。 一场战斗下来,不但死伤两千多人,连带着火器也损失了不少。 最可气的是,他要处置刘芳亮时,其他人都死死拦着,不让他动刘芳亮一丝一毫。 而牛金星和宋献策一直不和,没少在他的眼皮子底下针锋相对,今日竟然意见一致,这让他心中更是不安。 “宋军师,你可是一直让朕劝降崇祯,今日怎地换了说辞?” 宋献策听出了一丝不对劲,忙看向李自成。只见李自成双眼微眯,似笑非笑地看向自己,心中顿时一凛,应道:“臣并非换了说辞,实因天象有变,给大王提个醒而已。既然小太子传出了话来,大王不妨再等上两日看看。” “年初出兵时,朕不过陕西半省,你和朕说,大明气数已尽,天命在朕这里;如今朕占了陕西、山西、河南,你却和朕说天象有变,这岂不是自相矛盾?” 宋献策只觉一座大山压了过来,后背不由冒起了冷汗,低头说道:“此事也当真是玄乎,年初看时,那紫微星黯淡无光,分明时日无多,昨晚再看,竟晦而复明,似是得了天运。所谓知天易逆天难,陛下万不可大意。” 听到这里,李自成哈哈笑了起来,“宋军师也忒小心了!天象什么的,那是你们读书人的说法,朕将就听着,也就是糊弄一下老百姓而已。朕自起兵以来,纵横天下,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孙传庭朕尚且不怕,何惧区区天象?” 宋献策当即长舒了一口气,拱手作了一揖,赞道:“陛下有如此气魄,臣等钦服。” 牛金星一向和宋献策不睦,见他在李自成这里吃了一个软钉子,心中说不出的痛快,忙向李自成说道:“宋军师不过随口一说,大王不必放在心上。” 听了牛金星的这句话,李自成立时恢复了和蔼的样子,笑问道:“看来丞相有了好主意,不妨和朕说一说。” 牛金星斜瞟了宋献策一眼,见他低着头一言不发,心下更是得意,说道:“我看那个小太子养尊处优,即便有些算计,毕竟只是个小孩子。大王不妨把话说死,臣去丘瑜和刘理顺那里探探口风,再让城里的人给他一些压力,到时候内外交困,看他如何应对。” 李自成听的连连点头,说道:“那就按丞相说的去办,不过,方才你说的也很有道理,粮草一事,不得不虑。” 牛金星捋了一下颔下的山羊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