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清风(41) -
明月清风(41) “见一面?”林雨桐皱眉,拿了周宝递进来的信件。 信件是林瑜递进来的,是林宝文写的。信上提了,说是要帮着引荐一人,此人要见一面。 敢这么桀骜,那必然是有些才干的。 朝中之人,大多数都牵扯甚多。想叫他们从枝枝蔓蔓上挣脱,摆脱关系网,其实很难的。如今是不缺人用了,每天吏部都递了条子进来,也总有人表示愿意候缺。 但都是一点,摆脱不了各自所在的阵营。这几乎是难免的。 四爷也着急,但这不是急的事!明年是得开恩科,今儿就下旨了,明年开恩科。等一步步的将旧的换去一部分才行。 因此上,急需一些跟朝堂无牵扯的人进来。 林宝文这人其实是挺靠谱的,这么郑重引荐的人物,这一点基本的要求应该是能达到的。 可这样的人,召进宫里见? 不合适!对方不会喜欢在宫里见面! 晚上出去? 晚上出去太麻烦了! 四爷就道:“正好要出城看看各部的规划和流民安置的情况,就约在城外吧。” 也行! 林雨桐就看陈法,陈法点头,出去安排去了。 然后桐桐又不得不跟四爷加班,有些折子大致的看了,回复人家还得斟酌,三日后再给答复,这也是一种答复方式。 可这样的折子,晚上就得加班干活的。 再有各地的恭贺折子,请安折子陆续就到了。林雨桐写一些简单的回复语,写的跟四爷几乎都一样了。因此,这请安折子都得从她手里过。 这谁谁谁的,咱心里都得有数。 今晚上的折子就有一个,是陕西布政使洪承畴的。这份折子是递给朱由校的。谁知道送来了,朱由校下台来。估计恭贺四爷的折子还在路上呢。 林雨桐拿着此人的折子,心里还怪复杂的:“……此人,怎么办?” 四爷扫了一眼就明白了,此人如今还是陕西布政使,他是在崇祯元年,松锦之战后,才投靠自家老祖宗的。距离他叛变还有七年时间呢。此一时彼一时,若不到那个份上,他也成不了叛臣。 此人才干是有的,“回头调入京城,你心里不用别扭,对他也不用总是另眼相待。” 成!折子放一边了。林雨桐又想到了范文程,“他现在是……” “失了抚顺那一年他就投过去了。”四爷就解释了一句,“他是抚顺人,一家子都在抚顺……” 这样啊!那就难怪了。 两人在屋里的时候,不留人伺候!需要了,喊一声再进来。守着的人想躺着想坐着随意,一点也不苛刻。 但进出这间屋子的人都知道,皇后是能批阅奏折的人。 且如今东厂和锦衣卫,其实都在皇后手里呢。皇上很忙,很多大臣要见,很多的事要办。这些事根本就顾不过来,因此,人人畏惧的锦衣卫和东厂,直接听命于皇后。 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权利。 瞧瞧,皇上要出宫,锦衣卫和东厂就得便装跟着出行。皇后自然是要跟着的。皇家私库里的东西,皇后唯一留下的,就是几件兵器。 随身带着的,是一把软剑。 今儿要出门了,皇后上袄下裙,腰上的就是软剑。然后棉披风一披,这就出了门了。 马车悠悠,出了城门。 城外确实是比往日热闹的多。很多地方都排着长队,青壮年都等着在工地领差事呢。继续朝城外走,在一处十里留客亭里,有几个人等着,不是林宝文一行又是谁。 这个路口原本是个繁华的所在,可附近有土崖在地震中塌方了,路被毁了大半。再修路的时候,路朝边上偏了半里,这里一下子就没人经过了,安静的很。 周围斜着生出几个枫树来,树叶已经红透了。野菊长了一丛丛一片片的,霜杀过了,也没有那么鲜亮。但远瞧着,确实是有几分意趣。 看着马车过来,林瑜瞧见王成了,忙道:“来了!是三娘。” 亭子里的人都站起身来,走到亭子之外,没有贸然靠近。 马车停了下来,林瑜自己过去,还没到跟前,就见皇上下了马车,回头去扶人,林雨桐直接从车上给蹦下来,瞧见这景致就笑的眉眼舒展的。林瑜过去见礼,四爷一把拦了,“在外面呢,免礼吧。” 是!林瑜就低声把人说了,“父亲请回来的人,我只知道姓石,父亲的学生郑学兄称呼此人为秋山先生。” 几句话的工夫,人已经到跟前了。四爷隐晦的打量此人,此人也打量四爷。 到了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