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
,再问问其他事项。
轮到最后,瞧着界面上那个单调的“妈”字,苏琴想了想,还是打了个电话回去。
“喂,妈。”
刚接通电话,苏琴听到对面幽幽地叹气:“你还知道打电话回来?”
苏琴没说话。
在十六岁之前,苏琴和父母关系还算融洽,高中是个分水岭。上高中后,或许是苏琴叛逆,也可能是父母还没有来得及转换角色,他们依旧试图掌控苏琴的人生。
学习一定要按照他们的步骤走,考试一定要达到他们的分数要求,大学的专业由他们指定,以后工作由他们规划。
矛盾爆发最严重的就是大学专业的选取,父母希望苏琴的人生稳妥,女孩子不需要有什么事业,打发闲暇时间即可,他们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要求苏琴考师范,或者当护士。
可苏琴从小就学绘画,她喜欢描绘丰富多彩的景色,畅想记录生活的点滴,在进入摄影这个行业后,苏琴发现摄影可以完美还原她的梦想。
这种在父母眼里不务正业的行为自然得不到认可。
苏琴记得她从高二擅自主张报名艺考时,苏爸说过:“你报这玩意儿你能干什么?你想没想过以后?”
他这人,说话做事从来说一不二。她的报名表被他从老师那里拿回来,是苏琴偷着又重新填写送回老师那边。
“你相机不还在家里?后天要上课,不从家里走?”见苏琴不说话,苏妈主动开口。
自己女儿自己知道,苏琴的脾气和她父亲如出一辙,犟起来九头牛都拉不回,想要缓和,只能旁敲侧击。
“拿,明天要帮尚帅拍照,下午回去。”
“那你路上小心,自己注意。”
“嗯,知道。”
挂完电话,苏琴烦躁地扔掉手机,来回连翻两个身才消停。
她没有什么睡意,却也不想动。每一次和父母通完电话,她都会感觉到一阵脱力,烦躁的情绪像被缠绕在层层叠叠的胶带里,根本无从发泄。
人的记忆特别奇怪,明明不想回想某些事,但总会一遍又一遍地浮现在脑子里。
那是她高二下学期,临近高三紧张的不仅是学生自己,还有父母家长老师。
班主任召集开家长会,别的同学都是父亲或者母亲来,她是父母一起来。
偌大的教室,桌位却那么小,他们一家三口挤在一起,分外引人注目。每遇见一位同学,同学都会惊讶地说“你爸妈都来了啊。”
是啊,都来了。
苏琴说不出自己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同学在听到她的肯定答复后总会露出艳羡的目光,可是,那么突兀。
本就拥挤的教室里,她家把同学的桌位都占了,苏妈和别人道歉,别人笑着让开,而后,拉着自己家的孩子站到一边的走廊里。
苏琴看到站着的同学,没来由地希望自己能够小一点,再小一点。
讲台上班主任讲解高考的注意事项,提到艺考都是夹杂在文化课高考的信息里,苏琴偏偏对那些零散的消息眼睛放光。
手机突兀地叮了一声,消息进来。
苏琴回神,抓过手机,发现是约稿群中的一个:@所有人,主办方需求静物照片,要求如下,有意向直接准备作品按要求投稿。
这几个群都有群规,征稿接单在考察过风格后,都必须实名,走合同。因此能告知所有人的信息都是真实有效的。
苏琴大一就加进群,在里头潜水三年。
这群的聊天风格比较轻松,有几个活跃分子专门热群。
苏琴点进去后,发现已经刷了好几条消息,而且消息还在源源不断跳出:
——这个要求高哦
——啊!我每天都希望能一夜成名,当这个机会砸在我们面前,我却不敢伸手
——要对称、要写实、还要写意,饶了我吧
——事实证明,不努力,钱在眼前都不敢伸手去拿,呜呜呜,我认错,我去学习
——S大神在不在?给我们讲解讲解构思嘛,非要我跪下来求你吗!那我跪了!
——啊对,@S,大神快出来,来活啦
……
这个S大神是群里老人,苏琴进群时,就已经看到群里对他算是顶礼膜拜,头像是一张白纸,黑水笔潇洒地弯出个字母“S”,黑色的线条印在纸张上,狂野嚣张。
苏琴翻到那笔征稿:以“美哉我景,壮哉匠心”为题材,黑白、彩色不限,如图示,鼓励实地取景,谢绝纯粹电脑制作合成作品。
除开照片数量、排版、尺寸、材质及说明和作者信息外,最吸睛的是那副例图。
以河流为界,两岸古意建筑鳞次栉比,高高低低,各家各户都挂着灯笼,一片火红接天连地。
游人有三三两两行走的,停下购买物品的,细节处,隐约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