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抬格调
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后来五代十国的时候,就有更多人模仿温庭筠的这种填词风格,我们之前说过的《花间集》也就是在此诞生。】 【但也由此,不难看出《花间集》的局限性和缺点——就是很多词基本上都是用来酒宴助兴的工具,于是使得词在这时候的发展,多为有关儿女情长和权贵生活的内容,说白了,就是格调相对而言还没上去,很是世俗风。】 【那是谁把词的格调给提高上去的呢?】 【这个人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先前我们也提到过对方,就是冠着唐朝后代说法的,南唐后主——李煜。】 汉朝未央宫。 刘彻又下意识去看那条已经走偏了的问题回复—— 唐人: “南唐后主李煜,也不是宋人。” 宋人: “那也不能算是你们唐人,天幕之前都科普过了。” 唐人: "那又如何,你们宋词的发展,不还是从唐朝这里演变过去的。" 宋人: “但科考相关的细节问题,你们唐朝连糊名制都没有,回答岂不是误人子弟?” 唐人: "不过是越往后发展越完善,有什么可说的。" 宋人: "可明朝的科举内容是八股制考试。" 明人: 关他们什么事?!别以为他们都看不见相关模块留言板下的回答好不好! 刘彻简直看得乐呵极了,心想这留言板的功能,哪怕最重要的权限功能还用不了,但现在至少也看得很令他愉悦。 不过还是要尽快开启才是,这亲自提问,没准儿乐子更多。 br /> 五代十国的众人: "!!" 摩拳擦掌也想要留个言,但突然发现,大多连资料库权限都没开启.…真是怎一个憋屈说得。 【对于宋词的发展,李煜所作的词,可以说是起到了“抬高格调”的作用。】 【这个“千古词帝”的称谓,可不是浪得虚名,在历史上,着实是得到了很多文人的认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就曾这样评价过——"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绕烟水迷离之致。”】 【就是说李煜的词不仅兼具了这两者的优点,而且还更有情致,评价可谓是非常之高了。】 【那南唐的事情,我们先前已经讲过,这里就不多说了,总之李煜刚继位没多久,就主动认南唐为北宋的属国,然后他自己在属国内悠闲度日,大概技能点都点在了才华上面,处理朝政那是完全不行的。】 【所以最后,当宋朝的军队都打到了南唐国都,李煜还想着送钱了事,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赵匡胤说了这句话后,南唐就此亡国,而后李煜也被压着送到了北宋的都城开封。】 【被押送之前,李煜就作了一首《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听名字大概就能猜到具体是什么内容,就像李煜写词的“通病”,他很喜欢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写进词里。】 【王国维就曾点评过李煜——"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说的,在一些学者认为,李煜可以说是有些“纯真”的。】 嗯……纯真? 赢政不由得啧了一声。 若是他没记错的话,这李煜最后的死因,好像就是因为作词惹出来的祸事?虽然天幕那时说还没有印证,但也算大差不差吧?【李煜流传于后世的词,大多就是这时候作出来的,嗯,也可以说是“作”出来的。】 【比如这时候他还发起了对故国的无限思念之情——如这一首《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在别人的地盘,还要眺望远方怀念故土 时光,也真是不怕别人多想。】 【不过从这首词上,我们不难看出,这时候词的境界,确实是已经拔高了许多,对此,王国维又评价道——“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所以说,从李煜这里,词的“定义规格”发生变化,也引得越来越多的文人更愿意作词了。】 啧啧。 听听这词作的。 刘彻又不免想起天幕之前说过的,关于李煜作的那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也是美则美矣,意境也不错,但和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