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好头颈
杨坚的怒吼声直冲杨广面门,将他吼得脸色更加惨败。 那天幕之上说的,真的是他吗? 是他做的或导致的这些事...... 可若他登基为帝,普天之下尽归他所有,那万千庶民百姓自当也是,他意欲何为,不过都是君恩,为何天幕要因那些贫贱之民来抨击他!天幕先前不是也亲口承认,相较于杨勇等人,他杨广确实比得过,文治武功,总不可能一无是处,所以天幕为何总揪着那些贱民不放?! 难道就因为那所谓的君舟民水之论?简直......简直可笑! 他就不信—— 【两次巡游,一次东征,各地农民起义就爆发了。】 【可谓是蜂拥而起,不可胜数。】 【就算隋炀帝下令追捕,但凡抓到之后就斩杀,可是却仍然禁止不了农民起义。】 杨广猛地抬起头。 【暴/君无道荒唐,官吏贪婪残忍,百姓何惧?】 【当顺民没有一点活头,甚至很快就会面临死亡,反而是剽掠能活得更久一点,那这样的王朝,这样的帝王,如此多的贪官污吏,一直趁机掠夺鱼肉百姓,那百姓为何不反?为何不能反?!】 【而这时候,隋炀帝还要御驾亲征,二次征讨高句丽——】 【第二次征讨高句丽当然还是劳民伤财,而且隋军几乎昼夜不停,连续攻城二十多天,却一直没有攻下辽东城,到最后,无论是隋军还是高句丽,都是伤亡惨重,而最终征讨高句丽的结果,当然也还是失败了。】 【但第二次征讨高句丽,我要说的重点不是这个。】 “嗯?” 刘彻摸了摸下巴:那重点是哪个? 两次御驾亲征,两次都失败了,而且还都如此伤亡惨重,这还不是重点?! 莫不是这期间,这隋炀帝还做过更过分的—— 【在隋炀帝征讨高句丽的时候,他命令杨素的儿子杨玄感在黎阳督运。】 【先前说了,杨素帮助隋炀帝登上帝位有功,而且还是有大功,所以杨素恃功骄倨,有时候会失了臣子该有的礼节。】 【隋炀帝表面不说什么,实则心中都记着呢,于是等杨素卧病在床的时候,杨广虽然经常派一些有名的医生前去诊治,并叫人侍候杨素,还赐给他许多上好的药品,然而却也总在暗地里问医生,担心杨素不会死去。】 【杨素也有所察觉,同时也觉得自己的名望和地位已到了极限,不肯吃药,也不想谨小慎微的继续活下去,于是最后于六十三岁病逝,在当时已经算是高龄了。】 【而等杨素死后,隋炀帝就对身边的近臣说:“使素不死,终当夷族。”】 【——如果杨素不死,那么就要杀了杨素的整个家族。】 汉朝未央宫。 刘彻不禁啧了一声,虽然帝王之威不可犯,可单因为臣子失了该有的礼节,就要夷人全族? 这可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而且还和近臣说这句话—— 【这句话被杨素的儿子杨玄感知道了。】 刘彻在心底哼哼了一声,你看吧,他就知道会这样。 【杨玄感也知道杨家累世贵显,而隋朝中许多的文武官员还都是他父亲杨素的故吏,很遭帝王猜忌和防范,再加上杨玄感也看到了隋朝的朝政日益混乱,于是内心逐渐不安,愈演愈烈,便下决心与几个弟弟于私下里谋逆作乱。】 【当时杨玄感发兵起势,反叛隋炀帝的时候,曾对着众人发誓说:“我身为上柱国,家累钜万金,至于富贵,无所求也。今不顾灭族者,但为天下解倒悬之急耳!”】 【这句话,这样一个标榜大义的口号,所带起的一个影响就是——百姓们争相送来牛酒,而每天到军门请求效力的百姓子弟们,几乎每天都能有数千人之多。】 汉朝刘邦时期。 刘邦很有认同感的点点头:“先不提真实目的究竟意欲何为,但这口号确实打得响亮。” 说话间,还颇有些自得,毕竟乃公曾经打得口号更响亮啊。 不过就是不知道这杨玄感的结局如何? 听天幕之言,这是要说的重点吗? 因这样一个口号,民众都能如此积极......刘邦啧啧两声,摇了摇头,这隋炀帝到底有多失民心啊。 【杨玄感的叛乱最终还是失败了,被迅速平定。】 刘邦一怔,再次摇头叹了口气。 也确实,起义又哪是那么好成败的。 【重点就是这次叛乱平定之后——】 【隋炀帝命令追查杨玄感的相关/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