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正气存天地
边令诚给出的诬告理由是什么?一个动摇军心,一个克扣士兵粮食与赏赐。】 【请问当时军中将士都在的情况下,就行如此污蔑诬告之事,甚至还要当众斩杀两人,难道这不可笑不可悲?!】 【封常清先被斩首,而高仙芝从外面回来,见此情况急忙下马说道——】 【“我退,罪也,死不敢辞。然以我为盗颉资粮,诬也。”】 【又对监军宦官边令诚道——“上天下地,三军皆在,君岂不知?”】 【而后再次对身后的将士们说道:“我有罪,若辈可言;不尔,当呼枉。”】 【军中将士齐齐高声呼喊:“冤枉!”】 冤枉!冤枉!!! 上有天,下有地,军中将士尽在眼前,是非功过都可究! 可李隆基一道圣旨,直接定了两人死罪!! 【建功立业谁不想,打败叛军还有重赏,可退守潼关和坚守潼关不出,也是不得已为之。】 【然而如此情况下,李隆基却只听监军宦官一面之词,就下令将两人斩首,这等操作,只能说,李隆基到底还是没真正认清楚此时大唐的情况,脑子依旧不清醒,昏庸又昏聩!】 李世民重重拍着座椅扶手,岂止是昏庸昏聩! 【将士们的高呼喊冤之声,也终归是抵挡不过皇帝的一道旨意,于是继封常清斩首之后,高仙芝最终也被处死。】 【但潼关还得有人守着,于是唐玄宗决定起用因中风而身体不能行动,只能病废在家休养的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令其率军20万,镇守潼关,就算哥舒翰多次说自己身体有病,李隆基也没听他的。】 【而那二十万士兵,因为是临时招募来的,所以严重缺乏战斗力。】 【再加上哥舒翰因病不能管事,于是将军中事务,骑兵以及步兵等交给旗下三人掌管,而这三个人为了争当指挥,致使军令不能统一,而军队不齐心,纪律差,就更加没有斗志了。】 听到这里,刘彻直接又是疑惑脸—— 让带病甚至身体不便行动的将士领兵,到底是怎么想的啊! 【不止是如此,先前也说了——潼关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所以坚守潼关是重中之重,而哥舒翰率兵进驻潼关后,也确实立即叫人加固了城防,深沟高垒,以此闭关固守。】 【然而......李隆基再次轻易听信了谗言。】 【这次是因为杨国忠——】 【杨国忠听闻有人劝说哥舒翰,因安禄山起兵反叛的理由是他,所以想让哥舒翰率领全部精兵去杀死杨国忠,也是由此,杨国忠担心哥舒翰算计谋害自己,于是胡乱的进言劝说唐玄宗,催哥舒翰出潼关去收复陕州,以及洛阳两地。】 “奸臣!!” 卫青旁边,霍去病不禁怒骂道。 潼关地形险要易守难攻,若此计成真,潼关恐怕就要失守了!! 而再想收复回来,也难了。 【当时还有间谍欺骗唐玄宗,说叛军没有防备,可以进攻,于是唐玄宗就相信了,下诏命哥舒翰进兵讨伐。】 【最可恨的是什么——是唐玄宗下诏命之后,哥舒翰其实有向唐玄宗报告过。】 【他说安禄山刚在洛阳称帝,又长期领兵作战,不会一点准备也没有,这应当是用来引诱军队的计策。】 【也说只有等叛军从远处过来,才有利于速战进攻,而此时军队应该坚守在潼关,而不应该轻率出关去讨伐叛军,这样才是上策,更况且各地的军队还没集中,应该先观察局势,所以实在不能立即去进兵讨伐。】 【而且不止是哥舒翰,当时唐朝的将领郭子仪,以及李光弼也是极力请求哥舒翰固守潼关,不要贸然出兵进攻。】 【可唐玄宗和杨国忠呢,不仅不听,还接连派宦官逼其出兵。】 【结果就是哥舒翰被逼无奈,只能恸哭着出兵,最终在灵宝被安史叛军打败,以至全军覆没,而哥舒翰也做了俘虏。】 【而也正是因为这场被当作反面教材的伏击战,因为唐玄宗李隆基错估形势,再次听信杨国忠谗言等一系列骚操作,最终使得哥舒翰等将领被俘,造成了人地两失,甚至让这场平叛战争就此急转直下的严重后果!】 原来那原本两年左右可平定,却最终长达八年之久的战乱竟是这么来的! 李隆基,李隆基...... 这大唐由盛转衰的始作俑者,罪魁祸首,岂不就是他...... 李世民听得简直怒火勃发,恨不得将其取而代之! “陛下——” 房玄龄等人立即劝道:“万望不要动气啊,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