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丢我王家的人!”
知崇笑呵呵地揉着王正瑛的双臂,不急不躁道:“其实也未必就是他有意勾结攀附,文官之中,常论师门、同年,若是不曾结交,单凭一人之力在朝中升迁难如登天,况且有时候便是不主动去结交别人,派系队伍也往往会将人卷进去。”
王正瑛叹道:“你也不必为他分说了,我自然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公爹虽然袭爵,但官至大理寺少卿,也是孟家第一个出来的文官,在朝中素无根基,二叔虽然显赫,却是武将名声在外,自然比不得颜阁老的名声,也没有颜阁老门下那么多可以互相帮衬的弟子。只是王辰的眼皮子也太浅,那颜阁老倘若真是势力雄厚,怎么颜昶如今还只是个五品的吏部官员,便真是如今能靠他一时,再过五年十年,又能靠谁?”
也怨不得王正瑛生气,且不说孟家,人自家爹就是正三品的昌安府尹,要攀结,自家的官位还不够吗,还要攀结到一个没落的颜家去,真是说出去也觉得丢人的地步。
总之知崇感觉自己哄得很好,把王正瑛从伤心哄到了生气,毕竟伤心很被动,生气却是主动的,她成功完成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转换,很好。
而王正瑛真的要气死了,也深刻理解了孟老太太为什么刚才借题发挥气得跳脚,那多少是给孟家和王家留了脸面,毕竟这个真正的原因一旦说出来,谁的面子上也挂不住啊!
经此一事,王正瑛立刻托人给娘家带话,这些日子孟家和王家还是别往来的好,做下了这等丢尽脸面,不必上赶着找难看。另外,她随便找了个理由,把王瑗也打发回去了。
王逸仙夫妇知道女儿一贯清高自许,连她都尚且能说出这种话,更不用想那个以性格刚烈著称的孟老太太了。孟家的态度已然昭昭,亲事算是板上钉钉地告吹了。
其实王逸仙夫妇的态度本来是很中立的,他们能把女儿嫁去孟家,倒不是图孟家什么光明前途——毕竟孟家是世袭的军功爵位——只是看中了知崇的才学和人品,那么如果能和孟家亲上加亲自然是好,不能的话也不可惜。回头想想,颜家世代清流,颜丹阳又是嫡女,虽然颜家这代不太争气,但总归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名声也是好的。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说的就是王辰了。
所以等王辰父亲王仲达到昌安之后,王逸仙夫妇根本也就没提过一句孟家的事,仿佛从头到尾都是在和颜家说亲一样。王仲达是有官身的,也对颜阁老的为人有所耳闻,他还很敬仰颜阁老,觉得王辰娶了颜丹阳简直是高攀了,很满意,当即就去延请昌安城著名的黄金婆去颜家问名纳吉。
这一套轰轰烈烈的做下来,没有一个人问问王辰的意思,大家认定了他和万棠的那个见面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可是这么多人这么些事兜兜转转来来回回,王辰觉得就像一棒棒当头打下来,回头想想,恍如隔世。他很多次想起和万棠说话的那个场景,回想起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分明句句都是礼貌的婉拒,没有一句是明确答应的,可为什么传来传去竟成了他去攀附万棠?分明是万棠抛出的橄榄枝,他没有接啊!当时他没有表态啊,没有说要接啊!
王辰的辩驳十分无力,王家长辈们觉得事情的前因如何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现在他们已经跟颜家合了八字,马上就要纳吉过礼,所以只要安心等着就行。
这一来王辰就更难安心了,既然事情是由孟家拒绝出现的转机,那么只要他再去找孟家老太太和容璋说清楚,也许还有转机!没错,就是要在纳吉过礼之前,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
王辰差人去给孟家连着递了几次拜帖,可是孟家就像铜墙铁壁一样,别说帖子了,连一句话都传不进去,但凡要问,孟家小厮就说不知道不清楚,但是王家我们高攀不起,孟老太太也不方便见,还是别进去了。王辰又有意打探容璋的消息,结果更是一丝一毫也没问出来。
他见正门走不通,便守在伯府东园的侧门附近,想等绛玉轩的大丫鬟出来采购之时亲自找上去解释。但他多少是个读书人,被孟家小厮拒绝过之后,也不好意思死乞白赖地在人家门口等着,只好游荡在附近的铺子里,一会儿在糖水铺子里晃悠,一会儿又在绸缎铺子里溜达,总之四处隐蔽,时时留意。
好巧不巧,没等到绛玉轩的丫鬟,却等到了枕风阁的少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