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总比下墓来的省心
钱家秘制朝天锅这份手艺,现在肯定是失传了。 而他陈文哲,却意外成了钱家秘制朝天锅的传承人。 朝天锅起源于清乾隆年间民间早市,一说是城内店家为起早进城赶集的人煮菜热饭;一说是时任潍县县令郑板桥命人为之。 因大锅无盖,露天支放,俗称“朝天锅”。 锅内煮的有猪下货、肉丸子、豆腐干、驴肉等。 汤沸肉烂,顾客围锅而坐,由掌勺师傅舀上热汤,加点香菜和酱油等,并备有薄面饼,随意自用。 并根据顾客要求,把肠、肚等切碎,放在饼上,捏上细盐,卷成火筒状,送到顾客手中。 因其经济实惠,肉汤随喝随舀,深受群众欢迎。 想来,钱家是把这份手艺,发扬光大了。 赚钱了,不想成为大地主都难啊!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就是因为有钱,建国之后,反而成了惹祸的根源! “明天煮肉的时候,材料少放点,这样味道太浓,还得重新刷一下,太麻烦。” 陈建设一边吃,还一边提意见。 陈文哲自然是不会同意:“这是老汤,自然是不能直接吃。” 他稍微解释,家里的这些长辈就全都明白了。 朝天锅肯定不是用来自家吃的,而是用来做生意的。 做生意,自然煮的肉就多,所以,老汤锅底,就是必不可少之物。 以后直接在大锅里煮肉,煮熟了在放入小锅之中慢炖,这样卖可以出份量。 “是个好生意!”吃的差不多了,李晴天才抬起头来。 此时他的直播间里已经炸了,就算是再好吃的美食,也不用撇下他们这些观众,自己闷头猛吃吧? “是真好吃,这大锅的香气,不能说香半城,但是香满村是肯定的,我绝对没骗人,有没有家在附近的兄弟?不信可以过来闻闻味道,吃就算了,你们也看到了,这么多人,就这么点肉,现在已经不剩什么了!” 果然,此时大锅里的肉,已经全部消失了。 一挂下水,总共二十多斤,他们也不过八个人,就全部吃光了,这还不算配菜! “没想到,我们的战斗力还真行!”吃完了,一看,陈建国就乐了。 他们人数虽然众多,但是老年人就六个,只有陈文哲和李晴天是年轻人。 就这样,他们还吃了十五六斤肉,平均每人吃了两斤。 这个战斗力,绝对不弱。 “小天说的不错,这么香的肴肉,要是拿出去卖,肯定好卖。” “这香味勾人!” “嗯,还是要多下点料,这样一煮,真的要香半城,到时候还会没生意?” “这些文哲都想到了,他一下煮那么多肉,就是想要吸引人过来吧?” “这是学到真本事了,看来老二两口子,以后就不用愁了。” “对,有这份手艺,走到哪都饿不死!” “爸,你们就不要夸他了,再夸,没准他就要进去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陈青林走了进来,他的身后还跟着沙飞跃四人。 “哎呀,来客人了,还没吃饭吧?也不知道提前说一声,我们这都吃完了。” “刷火锅嘛!”陈文哲开口道。 “对啊,大冷天的正好吃火锅,家里还有一些肉,菜更是不缺,就用这老汤刷火锅。” 陈建国一拍大腿,立即有了想法。 这个可绝对不是亏待客人,因为他知道那老汤有多香,用它煮出来的肉,更是入味。 果然,这样招待客人,四个城里人都感觉十分满意。 “这个要是放到市里,一天得卖几百斤。”吃饱了,元芳芳道。 沙飞跃笑着道:“就算是去我们镇上卖,每天也能卖出几百斤。” 张立功也开口道:“小伙子,做这份事业才有前途!” “这样的肴肉,一斤卖个二三十,一点问题都没有,除去成本,一斤赚个十块八块的,还是可以的,每天卖出一百斤,就是八百块的收入,不少了。”钱大钧也道。 元芳芳继续:“总比下墓来的省心,弄一身土腥味,洗都洗不掉,得不偿失。” 陈文哲听得脸都绿了,这是说谁呢?他什么时候下过墓? 李晴天倒是听乐了,吃饱了,喝足了,继续留在这里,直播间里的观众就要造反。 所以,他果断开溜,没事就去墓地那边看看,没准还能增加一些关注。 陈青林看自家的这些长辈,都听得云里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