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意外收获
赞悉若不淡定了。 在出发来到大唐之前,他与吐蕃国内的君臣们都有过商讨,其实他们的猜测跟李治一样,都觉得大唐刚经历东征之战,应该不会有余力掉转兵锋马上对吐蕃开战。 所以赞悉若这次来长安可谓是信心满满,不管若干年后两国关系如何,至少他来长安应该能谈出一个四五年的和平。 然而李钦载的一番话,却兜头给他淋了一盆凉水。 从李钦载的话里,赞悉若听出了意思。 这位大唐有名的重臣好像不大乐意两国休战,甚至恨不得两国打出脑浆子才满意。 这个……剧本不对呀! 赞悉若眯起眼打量李钦载,他在辨别李钦载的这番话究竟是真心话,还是随口诈一诈他。 “李郡公何出此言?两国休战,百姓各自安居乐业,留以喘息之机,不是两利之事吗?”赞悉若强笑道。 李钦载眉眼不抬,淡淡地道:“百姓喘不喘息,与我何干?” 赞悉若眼皮猛跳。 李钦载却接着道:“按我大唐原本的计划,东征之后,大唐接下来便调拨兵马,陈兵西南,大相,抛开私交不论,从各为其主的角度说,海东半岛平定后,西南的吐蕃便是大唐剩下的最后一个强敌了。” “大唐将士挟海东大胜之余威,一鼓作气把吐蕃灭了,从此大唐再无强敌,社稷至少可得百年太平,百姓若要喘息,何不再忍一忍,就这最后一战了,咬牙灭了吐蕃,子孙后代从此安享太平,再无忧患。” 赞悉若脸色变了,他死活没想到,大唐天子最宠信的重臣,对吐蕃的态度竟然是要战不要和。 “李郡公,恕外臣直言,大唐东征之后,将士久疲,国库已空,恐怕无力再支撑起一场大战了吧?”赞悉若语气凝重地道。 李钦载笑了:“大相可知我大唐幅员辽阔,耕地千万顷,如今已是炎夏,而海东半岛的捷报不日便至,待到今年秋收,国库又能收上粮草,支应下一场战争足够了。” “至于将士久疲,更是无妨。东征将士凯旋之后,自然要休养歇息,但我大唐还可从地方州县调拨新的驻军,别的不说,仅仅在长安城,便有拱卫皇城国都的十二卫,近二十万兵马,他们可是活蹦乱跳,非久疲之师。” “粮草有了,新的兵将有了,大相何以言我大唐不足再支撑起一场大战?”李钦载笑吟吟地道。 赞悉若哑口无言,看这架势,难不成大唐真要发动对吐蕃的灭国之战? 这也太霸道了吧。 周边邻国被你挨着个儿的欺负过去,还有没有天理公道?当年吐蕃与大唐的冲突,不过是为了小小的吐谷浑,如今吐谷浑已经归属大唐,吐蕃老老实实撤兵了,你们还要怎样? 多大仇多大怨,非要灭国吗? 赞悉若身躯微颤,努力压制心头怒火。 说不清是气愤还是害怕,若换了十年前,大唐纵是与吐蕃启战,吐蕃也根本不惧。 然而这些年大唐的军队装备了犀利的火器,这种火器当年吐蕃军在吐谷浑不仅见识过,而且亲身体会过,滋味不好受。 如果大唐真要灭吐蕃,有了那种犀利的火器,说实话,灭吐蕃问题不大。 这便是赞悉若感到恐惧的原因,也是他来长安主动求和的原因。 昔日半斤八两的对手,如今居然惹不起了,吐蕃不得不低头。 赞悉若的表情愈发凝重,他察觉到此次使唐,过程恐怕不会太顺利。 “吐蕃与大唐交好数十载,当年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之和亲,亦是千古佳话,两国本是兄弟之邦,偶有摩擦冲突,不过是小小的意气之争,不足一笑尔,李郡公何出灭国之言,不至于的。”赞悉若强笑道。 李钦载叹了口气,道:“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多少年前的事了,你们总拿出来说,当初与大唐争夺吐谷浑时你们怎么不说了?” “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如今我强你弱,你们又强调两国和平友好了,是战是和都是你们说了算?” 赞悉若脸色愈发难看,面前的美酒佳肴也没心情入嘴了,心情越来越沉重。 酒宴气氛陡然僵冷,宾主陷入久久沉默。 半晌之后,赞悉若缓缓道:“李郡公,吐蕃不愿再启战端,只愿两国世代和平,不知要付出什么代价?” 李钦载笑了,这话可是你主动说的,我连暗示都没有啊。 赞悉若不得不妥协,甚至愿意代表吐蕃付出代价。 有国家层面的原因,大唐兵锋太利,吐蕃胜算不大。 也有私人方面的原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