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扭曲地看向庆元,随后摇了摇头。
是啊,饭都吃不饱,读个屁的书。
庆元看着他们,心情有些低落,转头吩咐明珂这次就先到这里,随后带着冯嬷嬷重新返回自己的马车。
往后几日,庆元胆子大了一些,带着护卫和冯嬷嬷,时不时去难民少一些的地方,让护卫与那些难民谈谈,为何沦落至此?
大多是家中良田早年被侵占,成了佃农,这几年气候寻常,庄稼颗粒无收,主人家就把他们赶走了,嫌弃他们平白浪费粮食。
赶走之前,若是家中有貌美的小娘子,那必是不可能放过的。
有些人的妻子女儿都被留在了主人家,当然也有些人把自己妻子儿女都卖了,换几斤口粮,嘴里还嘟囔着“老子,是送他们享福去了。”
每外出一次,庆元的心情就更加沉重。
庆元有时晚上回想这离奇的一世,刚来的时候,还异想天开,想要做个富贵闲人,有余力的时候庇护身边亲人。
然而现实总是不遗余力地教你做人,她在皇宫短短三年,就学会了人生第一课,心有余而力不足。
她的父亲母亲和兄弟姊妹,处于这一时期历史漩涡的中心,注定会随着大明的没落而消亡,非人力所能抗衡。
保全自己尚且艰难,又何以两全其美。
她前世是个孤儿,生于和平年代,却亲缘浅薄,这一世生在皇家,降生于乱世,却亲情圆满,不禁想要多贪恋这一分。
但是人这一生啊,总是在最无助彷徨的时候,遇到想要守护的人。
故此,终其一生,都不会圆满。
庆元一路走来,迷茫而无措,她看得清别人的苦难,却看不清自己的,她不知道自己来此一遭,究竟是为了什么?
一路所见所感,庆元不断地问自己,明明有能力让更多的人摆脱这样的生活,明明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明明可以改变什么,最终却什么都不做,真的不后悔吗?
再往后李自成攻陷京师,又被鞑清捡漏,随后清军南下,伴随着铁血政策“留发不留人,留头不留发”,一路烧杀掳掠,势如破竹,伴着数百万人的血泪,最终完成政权更迭。
然而万千百姓真的如同新生的政权一般,也开始新的日子吗?
不,不会的,最终鞑清将再次走向大明的结局。
腐朽封建的制度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使得封建王朝永远会重蹈覆辙。
在这样的王朝里,一口饭是奢望,一件衣服是奢望,妻子儿女也是奢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然而王的百姓却没有一个地方能安放他们的身体和灵魂,一个人只是想活着就已经很难了。
她经历过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学上,只要努力总会过得下去的时代,所以每一次窥见这现世的污浊,总让人喘不过气。
做这样一个时代的富贵闲人,真的是她所求吗?
庆元心中两个小人不断打架,出来的十来天里,辗转发侧,肉嘟嘟的脸看着都瘦了下去。
她前世浸淫历史与文化,知道此刻的西方已经开始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然而在思想腐朽僵化,阶级等级森严的封建华夏,这场思想改革的浪潮整整晚了三百年!
鞑清的统治,让华夏一步落,步步落,从此闭关锁国。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所以前人的过错,后人也要买单,近现代一段段屈辱的历史,无数先辈用生命去填历史的沟缝,总算换得圆满的结局。
但此刻,庆元发现她站在历史的拐点,西方的思想革命还在进行,大明的南方已经出现了某些萌芽。
她往后退一步,不过是未来史书上多个下落不明,名字不详的公主,她往前进一步,生死不知,祸福难料,而这条路一旦踏上,就绝不能回头!
庆元无数次想去向前踏进那一步,然而她是一个女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人,甚至是大明皇帝的女儿,以这样的身份怎么才能在这乱世中挣出一片天地。
世家礼教束缚了女子上千年,程朱理学更是将男尊女卑的这一观点推崇到了极致,这世道不是一个女人可以改变的。
庆元在想她又凭什么可以?
她搜肠刮肚地为自己寻找答案。
也许凭她从后世而来,她踏着巨人的肩膀,从后世回望历史,又从现世遥望后世。
也许凭她想活在一个真正的人民的盛世,而不是统治者口中“人民”的盛世。
也许凭她想建立一个新的社会,那是一个佃户是人,匠户是人,军户是人,而女人也是人的社会。
也许这些原因都有,庆元此刻脑中云雾散开,再没有哪一刻比此刻更清醒了,大抵什么原因都抵不过,她不甘心。
她不甘心来此一遭,却要与这乱世共沉沦。
所以她决定去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