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七十二、平步青云
一丝犹豫不决。 他凑过身去,小声道: “宋大人,这是江州王大人给欧阳县令写的考状,上官托小人交给您。” 俞司功从袖中默默掏出一卷文书,递至宋浩手边。 所谓考状,其实也是决定官员升迁的例行流程,是地方各州的长官考定下属官吏,给每人写的一份评价。 众人闻言,目光皆落在了这份王刺史给欧阳良翰写的‘考状’上。 “哦?王大人倒是有心了。” 宋浩偏脸瞧了眼讪笑的俞司功,轻轻点头,接过考状。 这位中年京官垂目浏览了会儿,面色自若,把考状收入袖中,转过头,继续与欧阳戎一答一问。 低头的俞司功眼睛上翻,小心翼翼瞅见宋浩与人谈笑不变,似是毫无影响…… 大堂内,其他陪同官吏也察觉到这一点,但都默契不问,场上气氛继续。 面对场上隐隐的暗流涌动,欧阳戎置若罔闻,礼貌微笑,转头看向俞司功的眼神善意平和,后者讪然点头回应。 一番考察询问后,宋浩隐隐少了些此前的严肃,脸上多了些洽然笑容。 似是问的差不多了,这位天官特遣的敕使,终于打开了手中的锦折,也是今日全场众人关注的焦点。 其实,对于身旁这位俞司功、还有背后那位递来‘考状’的王刺史的心思意图,宋浩心里一清二楚。 可这番前来,他只是简单走个过场而已,顺便提前结个善缘。 真当他是来当场考核决定的啊?虽然名义上是如此,也需要过来完善最后一道流程。 但是,在神都政事堂的文昌台下传天官一纸敕文后,面前这位原本小小的七品龙城县令的升迁命运,已经不归天官管了。 是有贵人啊。 不过城外那一座巍巍壮观、闻所未闻的折翼渠……也说不得是自助,还是贵人助。 或者说,在仍旧保留门阀贵族政治传统的大周朝,想往上走,二者都是必不可少。 至于说,这位贵人是谁,是大周朝某种意义上最大的贵人,卫氏女帝,还是政事堂的朱紫相公,那就暂时不得而知了。 宋浩表情沉稳,垂目浏览,少顷,抬头忽问: “欧阳县令年岁几何?” “过了十月,便是二十有一。”欧阳戎如实答。 “才刚刚弱冠吗……” 宋浩叹息一声,手掌合起锦折,手指了指欧阳戎,朝左右同僚们道: “弱冠之龄的御史台侍御史,应当是本朝最年轻了!” 全场登时哗然。 哪怕是早就隐隐猜到这位治水有功、声迹远扬的年轻县令,这次可能是要升官加爵的陪行官员们,此刻亦是脸色惊愕。 御史台,侍御史! 且不说升官换职,从穷乡僻壤升回了京城。 单单说这御史,乃属清流,在京官之中也是清贵至极的好去处。 而侍御史,更是从六品。 御史台类似于欧阳戎前世的纪委,掌握监督百官、整肃纲纪之权。 首官为御史大夫,副贰乃御史中丞。 其下,设立三院,台院、殿院和察院。 其中,地位隐隐最高的是台院,台院置侍御史四人,官职为从六品下。 职责是掌纠正,举百官,推鞫狱讼。 这四位侍御史,算是御史大夫与御史中丞之下,地位最高的御史官职,自主检察之权极大。 自七品地方县令,荣升六品京官御史。 这一步,实打实的平步青云。 县衙公堂内外,一片热腾。 但却也有人,噤若寒蝉。 刚替上官打了小报告的俞司功身子一僵,埋头喝茶,不敢抬头看向某人。 欧阳戎礼貌应付了下赞美恭喜的随行官吏们, “欧阳县令,不,应该是欧阳御史,恭喜了,以后同为朝臣,也算是同僚了。” 宋浩含笑,把手里的批朱锦折递给了欧阳戎。 欧阳戎看了一眼锦折,默默接过,却没马上打开。 眼见事情差不多了,宋浩手撑扶手,准备起身。 “宋大人请留步,这次,有劳宋大人远道而来,但是下官这儿有件事,须烦请宋大人再走一趟了……” 宋浩半起的身子一顿,转头看去,只见这位前途无量的年轻县令,将未看的锦折放置桌上,然后默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