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真“豪”
/br> 马氏家族为明清两代著名的营造世家,和“样式雷”齐名,世代从事皇家建筑工程的营建工作。 承建了包括颐和园在内的大量皇家建筑和王公府邸,主持维修了多座坛庙、寺观和陵寝。 在当时的京城称得上是赫赫有名,有“哲匠世家”之誉。 传至第十二代传人马辉堂时,家道更是大盛。 在清末时期,一跃成为京城“八大柜”(即兴隆、广丰、宾兴、德利、东天河、西天河、聚源、德祥八大木厂)之首。 而有关马辉堂本人,更有一个他为了弥补手下工匠过失。 用金丝楠木坐的木雕伪造成琉璃瓦,镶嵌在北海九龙壁,在验收工程中蒙混过关的传奇故事。 这并非杜撰,可是真人真事。 那块金丝楠木就在紫禁城九龙壁左数第三条龙下腹部的位置上,至今尚存。 到了民国时期,尽管被清皇室拖欠了大批的工程款无法追回。 可马家仍旧靠着祖祖辈辈的积累,成为了实质的京城首富,富甲一方。 其时,马家兴隆木厂已改名为恒茂木厂,不但拥有一千四百多间房屋,而且还兼营着其他不少企业。 在东安市场有上百家铺面和摊位,还有同济堂药店、京城饭店、开滦煤矿、京城和津门电车公司、启新洋灰公司、自来水公司的股份。 所以当年有人就说,别看京城人都知道“头顶马聚源,身穿八大祥,脚踏内联升,腰缠四大恒”。 也别说什么金鱼胡同的那桐、秦老胡同的曾崇。 就这些人,谁也没马家阔绰。 马家真要拿大车拉银元,从东四拉到西四,能从白天拉到晚上去。 那想想看吧,这样的大富翁,又是真懂古建的能工巧匠。 给自己修建的花园住宅,还能差的了吗? 实际上不得不说,行家还就是行家。 因为据康术德的介绍,作为马辉堂自己亲自设计,花费了数年心血,用圆明园和颐和园的余料,为自己精心营造的养老居所。 这座宅院可以说是大型四合院和中等规模的园林的组合,是我国古建艺术与园林艺术巧妙结合的典范。 其实马辉堂并没有把建筑外观修建得过于豪华。 但布局和功能却是精心营造,装修风格也很考究。 纵观全园,布局大方而不呆板,屋宇朴素而不简陋,山石林立而不繁琐,荷池灵秀而不造作,的确不愧为名匠手笔,称得上是民国时期京城私家园林的杰出代表。 反观恭王府的花园,面积虽大却刻意强调对称,严整乃至僵硬。 由于连堆砌的湖石都要呼应,相等。 以至于园林太过矫揉造作,失去了自然的灵性,反而落了下乘。 同时,马辉堂本人也很注重享受。 他的宅邸便采用了许多先进的生活设施,具有中西合璧的先进性。 在修建之初,便已经用上了自来水、抽水马桶、电灯、吊扇和马赛克了。 甚至在假山石还修建了一个专门的台球房。 这在当时一样是很了不得的事情。 因此,这座宅院修建完成后,便有不少政界要人造访,园子也多次出借作举办喜庆典礼之用。 由于慕名前来欣赏园景的客人络绎不绝,越来越多。 所以这处宅园在当时名气也越来越大,被社会上的名流称为马家花园。 其建筑水平和艺术价值,在京城私家园林的范畴,是完全能与完颜家的半亩园和金鱼胡同的那家花园相提并论的。 如今,半亩园、那家花园已经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不复存在了。 此园便是如今硕果仅存的一座营造家为自己所建的宅园了。 如果从这个角度再来看,自然更显得弥足珍贵,毫无疑问是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那又该如何论价?将其定为价值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