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八章 连中三元
祥话。 打一节日物品,谜底是春联 还有什么,兄弟七八个,围着柱子坐,一旦要分开,衣服全撕破。 打一农作物,谜底是大蒜。 这种奖券兑出来是黄色的,所能兑换的奖品没有什么大奖,一概都是几分钱的文具。 按奖券的最终数目不同,可兑练习本、算术本、各色彩色铅笔、橡皮、刻刀、塑料尺子、三角板什么的。 最大的奖品,也不过是孩子将十二色彩铅凑齐。 所以也不怕个别孩子贪心,反复兑奖。 或是耍小聪明,互相串答桉的。 毕竟没多少钱的东西,天坛园方本意也不过是像发放免费茶水一样,希望孩子们都能得点文具好好学习,再顺便赚个好名声罢了。 真算得失的话,怕一个游园活动十五天下来,被骗走的奖品,还不如一个免费茶摊一天的茶叶耗费。 何况占便宜没够的孩子一定会穿帮的,抓住教育几句,也就灰熘熘的走人了。 都是带着红领巾少年儿童,怎么可能没有廉耻心呢? 第二种谜条和奖券都是红色的,这就是专为成人所设的。 不过从功能性来讲,其实也是为招徕人场,以中个好彩头博大家一笑罢了。 天坛园方便故意采取些通俗的灯谜。 一般都是比较幽默诙谐,趣味性较强的,也比较好猜。 比方说,八戒洗澡,打一肉食名,谜底为“猪下水”。 又比如,农夫心内如汤煮,打三字俗语,谜底为“干着急”。 再比如,银行收银员,打一动物,谜底为“老鼠”。 但奖品质量也不大高,一张红色奖券可以顶一毛钱用,在天坛新春游园会内任意消费。 多数人猜个老半天,也就得个一两毛的事儿。 有人专爱此项,在长廊仰着脖子研究个把钟头,兴致勃勃拿着一把红券儿走。 差不多也就能换个纸灯笼,再买个糖葫芦什么的。 想买元宵,怕是不够,恐怕在即还得添点才行。 真正有难度,能得重奖的是第三种,绿迷条绿奖券的。 这种灯谜特别文雅,说白了就是给博学多知者专设的。 如“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打一字,谜底是“风”。 还有“内穿白袄外红装,满腹文章直肚肠。只因得了急心症,流出相思泪几行”,打一日常用品,谜底是红蜡烛。 又或者是,“虫二”,打一成语,谜底是风月无边。 “宝玉低眉从父训”,打一历史典故,谜底是垂帘听政。 比这些更难还有呢,“不是关云长,不是楚霸王。也曾败走麦城,也曾自刎乌江”,打两字,合一起又为一物,谜底是翡翠。 猜出这种谜底来,一张奖券能顶两块,那是二十张红券儿。 天坛园方就为了奖励才思敏捷又有知识储备的人。 当然,重奖之下必有勇夫,对绿谜条挑战的人最多,放奖也就相对严格。 一旦有人得奖,灯上的谜条就得撕下来更换,而且绿谜条是有数目限制的。 一天了,最多了也就放二百条,以四百元奖金为限。 这也就是说,这种真正的灯谜只能容人猜出一次来。 如果来晚了,赶上都被别人猜中了,那就是没了。 地坛这三位既然走到这儿了,也看明白规矩了,自然像其他人一样跃跃欲试。 有意思的是,这三位水平也大相径庭,与谜条一样彻底分为了三等。 那司机呀,就是个腹内中空的主儿。 饶是看得晕头转向,好像也只能猜出几个儿童谜语的答桉,算是彻底与兑奖无缘。 没多久他就烦了,老老实实举着相机拍花灯和冰灯去了。 副园长的水平中等的,倒是猜中了七八个红谜条。 拿出个随身的工作笔记本,也像旁人一样记了下来。 再加上他耳朵贼灵,还注意听别人聊天,多捞了几个自己没猜出来的谜条答桉。 最后居然兑了一大把的红券儿,整整十张,这就是一块钱啊。 只可惜对绿的就力所不能了。 那些不是单靠脑子快,常识多就能应付的,需要相当的文化基础。 结果这一下就把书记给显出来了。 书记岁数最长,不但通文墨,对历史典故熟悉,而且也爱听京剧。 如今实务的担子都交给园长了,他基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