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棉纺
卷绕过程中不致相互纠缠,在车架前面还装置了枚小铁叉,用以“分勒绩条”,同时还可使纱条成型良好,作用与缲车上的横动导丝杆相同。 经过一番试验,这台水转大纺车的工具机所达到的工艺技术水平,应该达到或者超过了18世纪后期英国工业革命时代纺纱机器中的工具机。要知道,那个著名的“珍妮”纺纱机最初仅拥有8个纱锭,后来才增至1一18个纱锭;汉洲制造的这台大纺车却拥有6个纱锭。“珍妮”机仅可靠人力驱动,而大纺车却可以水力、畜力或人力为动力。它的工作性能运行过程中表现颇佳,工作效率甚高。 据悉,此时的四川城都地区,都江堰下游沿着所置的数量众多的水力纺纱机,也是根据即王祯《农书》所载的水转大纺车或其相似物生产建造出来的。 -------------------------- 虽然在威海,政府官员和农事处的属吏们大力宣扬和推进棉纺织行业的发展,但几年前仍旧饥饿状态的威海移民来说,在自己的土地上种植棉花,总觉得不如种植一些能填饱肚子的粮食要重要一点。 石板村的村长兼乡兵小队长胡宽蹲在地头,一脸愤懑地看着对面同样蹲在地头的***,半响不说话。 “老胡,我知道你是好心。但我总觉得地里种上一半的棉花,心里不踏实。”***酝酿了好半天才说道:“咱们都是在大明饿过肚子的,那种饿的滋味,你恐怕一辈子也忘不掉吧。我自己的地,就是想要多种些粮食,不好吗?” “你有四十亩地,除了去年耕种过的要休耕。剩下的三十亩,你全都种粮食,你吃的完吗?就算你把粮食卖给乡里头,能赚几个银钱。”胡宽说道:“你也知道,县里的官员说了,棉花的价格要比粮食高出一截,而且咱们这里的气候也适宜种棉花。到了年底,多卖些银钱,你也可以早点将官府的欠债还了不是?” “银钱再多,没了粮食一样饿肚子。”***说道。 “哪会没粮食?”胡宽说道:“听说威远堡和新乡堡那边的粮食种植面积都扩大了许多,到时候,生产的粮食一船一船的给我们拉来,撑不死你!再说了,我们威海的农田也不都是种了棉花,不是还有一小半种了粮食嘛。” “那两个地方距离咱们威海如此远,要是被荷兰人给堵在家门口了,粮食运不出来咋办?而且,不是听城里的人说了嘛,下个月会分来许多大明的移民过来,这又多了许多张口要吃饭。……反正,我决定了,我的地里全都种上粮食,哦,还有大豆。” 胡宽有些无奈地看着***,摇摇头,说道:“那就随你吧。我只是觉得,咱们是一块从淮北过来的,还是一个县里的老乡,大家该互相照应一下。城里的大人们说要栽种棉花,那是肯定不会错的,到时候,你屋里想买什么东西的时候,我看你是如何去拿一堆粮食去换回来。” 威海县的王振良将新开辟的一万多亩耕地,全部计划种植棉花,由仍处于屯垦服务期的各个乡屯的移民打理。至于那些已经分配土地的农人,县政府鼓励将其所属的田地中一半耕地也辟为棉田。届时,棉花收购的时候,威海棉纺厂将直接进行货币收购,而且价格也比粮食收购价高出一大截,以此提振农人种植棉花的积极性。 在汉洲民政府的整体农业规划当中,威海以及新建的南方数个沿海拓殖点,都将种植棉花,为汉洲的棉纺织行业发展提供足够多的原料。至于该地区存在的粮食缺口,自然要由威远和新乡两地来填补。 不过,对于一些饿过肚子的移民来说,威海县政府的鼓励和指导,仍旧让他们心里存了些许疑虑。再加之几个月前,本土和新乡堡被荷兰战船封锁,以至于威海差点发生缺粮的现象,更是让那些分了地农人不敢将所属土地种上一半的棉花。(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