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晌午时分,纪婆婆在院子里处理盆里的几条小鱼,动作干净利索。鱼都不大,只能用来熬汤,这可是纪婆婆的拿手好活,崔锦将鱼留到纪婆婆上门才吃也是有这方面的考量。
崔锦在满院子的犄角旮旯搜寻鸡蛋。没办法,家养的鸡有点叛逆,总不愿意在搭好的窝里下蛋,害的她每天都要仔细搜寻。
周景看着院子里一老一少都在为午饭忙碌,而自己半躺在藤椅上晒太阳,觉得心里终于畅快了。
是的,今天的药量比较小,使他可以缓步挪到院子里,并且吃午饭时他上桌了,不而是在床上。不得不说纪婆婆的鱼汤甚是美味,他甚至以病人的身份多分了一碗。
怎么办,良心开始痛了。
一同吃饭总是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尤其在乡下,可能一顿饭下来都可以把对方的族谱扒出来。
崔锦的身世说起来就像放在店里落灰的话本子,普通且老套,是十八年前千千万万故事中的一个。
崔锦家在镇子里有名有姓始于祖父母那一代,二老在城里做工攒下了家底,回乡后经营着一家小型造纸坊,日子过得很是红火。
不过几年就修了这座宅子,甚至请了一位做饭的老婆子。眼瞅着日子越来越好,一场洪水将这美满的家庭冲的七零八落。
十八年前那场洪水周景是知道的,他这次的目的也与这场洪水有关。
洪水祸源在百余里之外的珉州城,珉州城得名与城外的珉江,江水绕城而过。
自古以来,每逢降雨丰沛的年头总会江水暴涨灌入城内,是以无论什么朝代,珉州官民都着力于修建防洪堤坝,疏通水道。在几代人的努力下,珉州城近百年没有水患。
安稳的日子不仅麻痹了珉州人民,历任太守也都得意于城外的防洪堤坝。
直到十八年前,连日的暴雨冲垮了堤坝,城内一片汪洋。
吉祥镇与珉州相隔百余里,间由群山阻挡,照理来说洪水是不会过来的,可谁曾想连日的暴雨带着肆虐的洪水顺着山间地势低平处一路灌进了吉祥镇,连带着附近的村落一并遭了殃。
当时的吉祥镇并不太平,洪水的恐怖氛围重重的压在每个人心上,很多人都收拾行李离开了。
剩下的都是年老的、舍不得这份家业的、觉得洪水过不来的人。
崔家仗着地势高,一家子都留了下来。崔老爷子念着造纸坊的家当,不顾老太太的组织,分批将工具往家里搬,后来就碰上了洪水,搭上了一条命。
那时强忍着丧夫之痛的崔老太太打开了家门,为遭难的同乡留下一处安身之所,洪水稍稍褪去之时附近有村民陆续赶来,老太太也没有拒绝。
再后来吃的用的都不够了,院子里已经没有空间可以安置新人,但崔老太太还是收留了从赵家村过来的一对母女,她们看着实在太可怜了。
相处了几天众人才知道二人并不是亲母女,那瘦巴巴的姑娘是老太太的干女儿,一同离家的还有家里的老头子。
可惜在逃难的路上老头子为了护着两个女人从山上滚了下去,消失在奔流中。可怜剩下的两个人眼睁睁的看着家里那一生勤劳朴实却一天好日子都没过上的顶梁柱就那么没了,甚至连停下来伤心的时间都没有,只能用腰带拴着二人的手腕,缓慢地向县城走去。
县城里有官老爷,不会看着可怜的母女不管的。
只是饿了只能吃草,渴了只能喝雨水,终日淋着雨,穿着湿衣裳一路奔波的生活对她们来说过于残酷,走到吉祥镇的时候,二人身体都垮了。
即使在这满目疮痍的世界,即使人人都拖着被摧残过的身体勉强度日,她们二人的境况也让人格外心疼。
她们最终活了下来,等到了救灾的粮草,也等到了远在京城的儿子。
后来新科状元郎接走了他的母亲,年轻的姑娘却留下来与崔家的儿子成了亲,过了几年安稳日子。
后来崔家的儿子进县城的时候却看上了从珉州流落过来的小寡妇,这个家又散了。
崔老太太看不惯儿子的做派,却也拆不散他们,于是儿子带着状元郎的谢礼在县城安了家。
半坡上的宅子就剩下了一个垂暮的老太太,一个柔弱的妇女,一个半大的孩子。
再后来,老太太死了,没过多久老太太旁边又立起了个坟包。
而现在,那个孩子长大了,是个财迷,但很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