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章
弘历点头,又问:「那你认为我朝的海岸线长吗?」
史贻直不明白「海岸线」的意思,于是继续小心翼翼答:「回皇上,堂堂大清海岸线当然是长的!」
弘历又点头,又随意说:「既然疆域又大,海岸线又长,边防费用也只会愈来愈多,对不?」
听到「边防费用」四字后的史贻直总算不再对弘历的问话一头雾水,史贻直试探答:「回皇上,边防费用确实会增加。」
弘历又点头,又随意说:「既然边防费用只会愈来愈多,国库肯定要增加收入的,对不?」
听到弘历此问,史贻直感到天子心中已有加赋想法,身为汉人的他很为自己的同族(多是农民,也就是交税最多,特权最少的阶层)担忧,虽然康熙五十一年,圣祖仁皇帝颁布了著名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诏,但史贻直不会天真的认为大清真的可以永不加赋,他小心翼翼问:「回皇上,臣不能否定国库需要增加收入,敢问皇上是否打算加赋?」
弘历摇头,说:「并非加赋,而是开征新的税种,例如海关的关税。」
史贻直不解,问:「皇上,敢问关税是?」
弘历解答:「关税是指商品进口时,当地政府依规定对进口商品课征的税金。」
史贻直展眉,说:「皇上,臣明白了;只是,大清虽有粤海关(广州)、闽海关(漳州)、浙海关(宁波)、江海关(上海)这四大海关机构管辖各自境内的数十个口岸,准许百姓对外贸易和允许外商到前述口岸通商,然后,西洋各国与日俱增的需要大清的丝绸、茶叶与甘蔗,甚至瓷器,然而大清对西洋事物需求不大,这样对进口商品课征的税金恐怕不会太多? 」
弘历点头,说:「的确,暂时来说:因为大清对西洋事物需求不大,只收进口税确实不够多,所以朕打算多线发展,除了进口税外,朕也打算也向外商课征出口税和过境税等税种,就由军机处咨询户部尚书和侍郎后,议一则关税章程给朕过目再执行。
接下来,除了广州、宁波和上海这三口不动,继续通商外,朕决定把闽海关改设于福州,依旧归福州将军管理,并且再增加厦门这一口岸给予百姓和外商进行贸易,合称五口通商 ,并设立五口通商大臣衙门,驻地为南京,五口通商大臣这位置就先悬空,待朕找到合适人选时再作安排。
为了持续提高国库税收,朕打算鼓励百姓多多对外经商,同时为保正当缴税的海商和沿海疆域的安全,维持全国海岸的秩序,朕有意改革水师架构,扩大水师规模:史贻直,先在全国征募精通水性的青少年,再在福州办一个航海学堂,送精通水性的青少年去进学,请沿海的各岸的渔民教授他们航海的知识和技术,最后就是让他们上船实习怎么驾船航海,出师毕业后就进入新成立的南北两大水师营,为大清效命,北水师营称东海水师,南水师营称南海水师吧。 」*
明白天子是把钱用在国防上,而非奢华逸乐后,感到放心一些的史贻直再次一跪一叩,说:「奴才遵旨。」
弘历点头,说:「好,史贻直,你跪安吧。」
史贻直再次一跪三叩,说:「奴才告退。」他起身弯腰后退至门口才转身离开。
未完待续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