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
付通、银行卡里,每天都有不少利息,光是利息她都花不完。
不过今天晚上听几个姑婶闲谈时,她听到了一个消息,萌生了一个粗浅的想法。
平山村及其周边的几个寨子都种茶树,不是什么名贵品种,只是普通的绿茶,连个名字都没有,不过每年也能为各家带来几千的收入。
南光县的知名企业茗兴公司二十多年前就在平山村建设了一个茶技站,现在的厂址就在陈蓉蓉家隔壁,这几年的生茶收购价都没变过,春茶六块一斤,夏茶、秋茶四块一斤。
当然,换算成现在的货币,就是春茶六盾,其余的四盾。这个单位陈蓉蓉就用不习惯,还经常口误说成块、元,最近倒是慢慢改过来了。
像陈蓉蓉家就有好几亩茶园,是十多年前茶叶贵的时候种的,后来茶叶降价了,大家都去打工,只有陈妈妈在家带两个小孩,就没怎么打理了。
也就是这两年陈爸爸身体不好回家,两个人才又把茶园打理得井井有条,两老每天采二十多斤,刚好够日常支出。
不过刚才陈蓉蓉就听说,茶技站的王姓夫妻赚够了钱,打算退休回老家养老了,茗兴公司不打算再派人来,而是直接将工厂关了。
村里很多老人都靠卖茶叶挣生活费,如果茶技站真的关闭,自己炒茶根本没有销路,村里很多人都会失去经济来源,所以刚才几位姑婶在说的时候都非常担忧,她们绝对不想看见这样的场面。
收茶叶肯定是赚钱的,看王家夫妻一辈子都在这里,却给两个儿子在城里买车买房结婚,还在老家建了一大栋房子就知道了。
他们给村里人称茶叶就没有足斤足两的时候,少的时候坑几两,多的时候坑几斤。每个人都是敢怒不敢言,说出来他们下次就会说茶叶太老直接不收。
陈蓉蓉小时候就吃过大亏,一家三口采了一上午茶叶,让陈蓉蓉背去卖,一大篮子的茶叶,王大婶就给她算了二斤五两,陈蓉蓉又还小不敢说,就让他们家吃了一个哑巴亏,从此都不敢让小孩自己去。
茗兴公司觉得不挣钱想关闭这个分厂,这两个人在其中绝对功不可没。
陈蓉蓉现在就想看看茗兴公司到底是什么情况,如果可以的话,她完全可以和茗兴公司合作,然后把陈翠翠夫妻叫回家收茶叶。
这样一来,他们不用背井离乡在外打工,父母也不用天天上山干活,一家人都在家旁边工作,有茶叶的季节收茶叶,没有茶叶的季节就去城里住。
到时候再提高一点收购价,利润全给家里,村里人也能多挣一点钱,哪怕她自己不赚钱也无所谓,也算是授人以渔。
别看陈蓉蓉对陈爸爸又敬又怕又怨,可她妈妈和她姐姐对她是真的好,她不会因为一个人就否定所有人,都是成年人了,维持一个繁荣的假象很有必要,人从来不能脱离社会关系而活。
当然,主要原因还是这点钱对现在的她来说微不足道,用来维系家庭关系很值得。
陈蓉蓉越想越觉得这个打算好,她先上网查了茗兴公司的信息,可能是公司规模不大,查到的信息非常少,除了商品信息和注册资本,只查到一个法人的名字和电话。
她记下电话,拨出去才意识到太晚打电话太没礼貌,刚想挂断就听到该号码是空号,感情是她多虑了。
陈蓉蓉也不气馁,反正茗兴公司就在城里,她明天可以直接去城里找,也不用费心去找公司地址,去大路边的茗兴商务酒店就行了,只要有足够的钱,老板都会亲自来见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