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缘合(十一)
言抬眼,瞧见父亲一脸疲色,终又顺下眉去。
“是,孩儿记住了。”
重整面上神色,申庆海转踱大堂门前,仰看孤鹰盘桓,漫天浮云惨淡。
“年关,年关。又是一年关口。”他叹道,“今冬不好过。醒着神罢。”
-
寒鸦夜啼入远峦。
冬月初至,南山晚风刺肤侵骨。项易侧卧山门之下,望北向主道横断三里,尽头火光长腾,抖颤的竹墙嵬嵬不倒。趾尖挠一挠脚踝,他拎壶饮一口冷酒,觉察顶上灯晃有异,移目斜觑,却见一条颀长身影现在道中,白衣青箬,腰侧飘剑,足踏遍地月霜而近。
山脚疾风扬尘,那人袍袖翻飞,扯住褡膊的手一伸,摘下头顶箬笠。项易正睨那剑边腰牌,这时举目一看,对方玉冠束发,笠檐下眉似飞燕、目若柳叶,一张脸笼在不住摇摆的灯影间,竟胜水中清月,风拨近灭。嘴边扯开一笑,项易只将酒壶一放。“一晃眼,还险些错认。”他道,“出去三年,倒与你父亲愈发相像咯。”
李景峰手捻箬帽,目中浮出笑影。
“易老所说是晚辈哪一位父亲?”
项易大笑:“亏得阁主依着阿群的性子教养你,看来也不过学个皮毛呀!”他坐起身,量得少年身形见长,却稍稍敛了笑,“真快啊。打个盹的工夫,便是十六年光景。”
墙顶油灯摆荡,李景峰敛步山门前,面容影影绰绰。
“可惜我已记不起父亲容貌。”
“人哪,指着旁人记得才好笑。还是顾紧自身,怎地痛快怎地活罢。”项易却重捞酒壶,“待到身死神消,便是一抔黄土,供养草芥啦。”
他左足一撩,盘堆脚边的铁索腾地飞起,叮啷一拱,甩直出去。
“上去罢,阁主正在峰顶。”
李景峰抬脸,越过陡直的山梯,极目峰顶。
峰阁底层灯辉如旧。
正墙烛光撑着神龛,层层灵牌山叠至顶,前设青铜莲花香炉,一柄鳞纹赤铜鞘的长剑横置条案间。李景峰跨入门槛,但见地砖上两道深长的八字剑痕,父亲背立在前,恰落足那裂痕一端。
卸下肩头褡膊,李景峰跪地而拜。
“孩儿拜见父亲。”
“回来了。”李显裕没有回头,“比你信中所述迟了两日。”
“途经竹柳县,听闻金家家主已回西南,孩儿便上门拜访,逗留了一日。”李景峰犹跪在地,眉目低垂,“原以为快马加鞭即可如期而归,不想连遇两镇因疫灾封路,只得弃马徒步。是孩儿考虑不周。”
那背影却不置一词,只侧开一步,半转过身。
“过来,给你阿爹上一炷香。”他道。
李景峰略抬眼睑,目越父亲左臂,望向他身后条案。上刻“李显群”的灵牌已移出神龛,孤坐香炉后方。他站起来,踏过地上长痕,默然近前,停在那窄狭的末端。
三支沉香尽燃,明焰一晃,仅余暗火星闪。李景峰敬过香,目光落向香炉前的长剑。赤铜色暗,剑鞘的鳞纹已现磨损。他记得这剑。从前它一直收在李显裕房中,整整十六年间,李景峰也只得见数回。他目视那棱角平滑的剑柄:“这柄剑,父亲似已许久未曾取出。”
香烟缭绕,李显裕侧立一旁,注视灵牌描金的刻字。
“十六年。”他道。比起回答,更似自语。
半晌,李显裕旋过身,背向神龛。
“这段时日你便留在西南,学着料理阁中事务。待到兵部通报,再去军营。”
荧荧烛光闪动眼底,李景峰略顿,向父亲叉手而立。
“是。”他领命。
山风鸣振四壁,环裹满楼幽光。父子二人长立堂中,只听得天顶垂铃清响,长明灯焰花闪爆。
“何事,说罢。”李显裕终于开言。
李景峰自存思一刻。
“这几年在阳陵,我曾见过几回下关王世子。他的容貌……似曾相识。”
无有言语。
漫山枝叶簌飒,渐杂起淅淅雨声。李景峰无声抬目。李显裕仍背光而伫,目向祠堂洞开的大门,眉眼有如石刻。少年复又低下双眼。
“孩儿只是不明白,为何父亲会令我继任阁主。”
雨响浮出风浪,急打重坠,遮天盖地。“令你继任阁主之位,也是为了却你阿爹心愿。”李显裕的话音淹在那声海里,“他这一世未得脱籍,连累你阿娘和你,心中一直愧歉。惟有你脱籍入庶,才可令他神魂安宁。”
李景峰垂看脚底剑痕。
“脱籍入庶,也未必要继任阁主之位。”
外间风紧雨促,四下嘈嘈一片。
“你可知当年,阁主为何会收养我和你阿爹?”
“……孩儿不知。”
李显裕凝看门外急雨。“那年亦是灾年,西南多地颗粒无收,岁末暴雪肆虐。”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