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郑氏的抉择
“不是有你们郑、朝廷吗?” 朱聿键一愣,实话差点说不出。 “数万大军,控制不住一个福州吗?” “殿下,福建不止一个福州!” 郑森摇头苦笑道:“豫王在南京称帝,接替了先帝的位置,人心,已经不稳了。” “是吗?”朱聿键望着眼前的年轻人,嘴巴动了动,犹豫道:“你们郑家怎么看?” “殿下!”郑森低下头,颇有些羞愧道:“我父亲虽然还未作决定,但想必是不远了。” 朱聿键眼睛一闭,一种晕厥之感涌现,强行控制住身体,他嘴唇干渴:“如此,如此嘛?” 郑森不忍再看,只能低头不语。 显然,虽然没有明说,但这与明说没有区别。 “罢了,罢了!” 良久,朱聿键才自我开导道:“豫王名声不错,想来并不会亏待我的。” 拱手,郑森飞快的离去,好似有人在他后面追赶一般。 离开皇宫,不久,巨大的南安侯府,矗立在眼前。 自崇祯初年归降朝廷后,郑家就立足于泉州,辐射福建。 如今,他的父亲郑芝龙,更是从游击将军,一跃成为福建镇总兵,并且还封为南安侯(郑芝龙老家),可谓是风光无限。 只是,唐王带来的喜悦,不过数月,就在豫王的光辉下,渐渐凋零,甚至如浮萍一般,危险至极。 “公子,老爷等您呢!” 刚入了门,郑森就被仆人迎了过去,换了衣物,才去书房。 虽然说郑芝龙是海盗出身,但却出身于胥吏之家,有感于读书不多,所以郑森才被要求读书,考取功名。 “父亲!” 入了书房,只见郑芝龙养尊处优的脸上,写着焦虑,端着书,坐立难安。 一旁,叔父郑鸿逵则阴沉着脸,坐着不说话,虎背熊腰显得很是拘谨。 “福松,怎么样?” 见到儿子回来,郑芝龙坐直了身子,沉声问道。 “唐王应下了。” “嗯,还算识趣。” 郑芝龙点点头,但脸上的忧愁却没少半分。 “大哥,怕是甚,大不了打一仗,实在不行就去海上逍遥快活。” 同样是拥立大功的靖虏侯,本名为郑芝凤的郑鸿逵,则翁声道。 “说的轻巧,还能在海上待一辈子不成?咱老家可是在南安,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郑芝龙摇摇头,毫不犹豫的否决了这个提议。 别的不提,在老家南安修的豪宅,费了三四年的功夫,上十万两白银,他可舍不得放弃。 再者说,过惯了陆地生活,让他回到海上缺衣短食,他老了,经受不住的。 郑鸿逵无奈,只能摊手道:“那么就只能恳求这位绍武皇帝,能大发慈悲,饶咱们一命了。” “父亲,叔父,当今能从湖广一路走到如此,肯定不是个傻子。” 郑森倒是去过湖广,知晓豫王的性格,直言道: “咱们郑家海船三千艘,兵员二十万,再怎么说,也是海上一霸,皇帝如今矢志北伐,肯定会拉拢咱们,不会乱来。” “这话说的不错。” 郑鸿逵点头道:“兄长太过小心,咱们郑家怕什么?” “呸,你好意思说?” 郑芝龙看这叔侄一唱一和,不由得笑骂道:“先帝让你守镇江,还没打上一个时辰就跑了,你要是斗个旗鼓相当,我怕个甚?” 谷玈&a;lt;/span&a;t;郑鸿逵有些尴尬,无奈道:“兄长,瓜洲水师投敌,清军又着实厉害,要不是我撤的快,至少得折损几千人呢!” 再次听闻此事,郑森无语。 人家豫王硬抗吴三桂都赢了,你守城都难。 郑芝龙也同样无奈,他摆摆手道:“海上打仗和陆上打仗不一样,不是人多就能赢了。” 对于自己家步兵孱弱的问题,郑芝龙看的很清楚。 虽说有二十万人,这是把操持三千来艘船的水手,以及来往做生意都算入内。 真正能拉出来打仗的,不过两三万罢了。 而习惯了甲板的水兵,在陆地上也能纵横吗? 弟弟郑鸿逵深刻的诠释了这一点:即使百般训练,也奈何不得。 所以摆在他眼前的路线只有一个——归降朝廷。 至于是满清朝廷,还是大明朝廷,这肯定没有疑问,远水解不了近火。 “虽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