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贸易
满清时机选得非常好,亦或者说车臣汗选的时间很不错。 正所谓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此时的漠北地区,已经是初冬季节,待到战争结束时,必然大雪初绛。 这时候,趁着冬日的严寒,正好消灭反对派,吸收敌对势力的力量。 且由于天气的缘故,土谢图汗部、扎萨克汗部都无法出兵支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车臣汗部被吞噬。 当然,这个时代并没无线电,更没有通讯信号,朱谊汐是无法得知漠北的消息,只是隐约听到车臣汗部有动作。 这一切还要等到来年才能水落石出。 而他,则要与妻妾妃嫔们一起过上中秋节,很是热闹了一番。 朝廷的大动作,则是西北的用兵了。 与后世的清时不同,那时候整个准噶尔部已经统一了卫拉特蒙古,葛尔丹向沙俄购买了大量的火器,从而准备精良,消灭了叶尔羌汗国。 成了西域中亚地区的一霸。 所以,满清在康熙、雍正时期,对西方持开放态度,重用传教士,就是为了在火器上占据优势。 而这时,卫拉特一分为三,葛尔丹还没掌权,大明又直接消灭了叶尔羌汗国,在西北占据了先机。 这种情况下,攻守形势异之。 内阁分析,仅仅凭借天南这几万人是不够的,甘肃起码也增兵两万左右,才能一举消灭卫拉特蒙古。 “自此,漠西、漠北、漠南三部蒙古,都将臣服于大明,边患绝矣!” 赵舒颇有几分雀跃道。 内阁大臣们纷纷附和,表示赞同。 这就是文臣们支持西北总兵的缘由,断绝蒙古边患,而非占据什么疆土。 事实上,当初的清朝,也是为了断绝准噶尔部统一蒙古诸部的念头,才会频繁出兵近百年时间。 朱谊汐懒得理睬文臣们支持战争的原因,只要西北总兵顺利即可: “甘肃出兵两万,由李定国直接领兵,主持对卫拉特蒙古诸部的作战事宜。” “另外,户部拨款两百万,粮三百万,支持此次战事。” 对此,内阁自无不可。 这时候就是内阁的顕能时候, 从太仓直接出库运粮去甘肃,西域,这是最下等的方法。 所以一般所采用的,都是从甘肃本地调粮,亦或者从陕西调粮,所用的自然是起运的夏税了。 为了准备战事,甘肃两年没有起运夏税,正是为了此时。 当然,为了以防万一,朝廷还是会派遣运粮使专门负责粮食管理,更是对甘肃粮仓进行监督,防止其贪墨。 西北打仗,就是靠粮食。 监督,运转,协调,每一方面都不得疏忽,这是文人们的负责要务。 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为何千年来一直重文轻武。 随着战争的专业性越来越高,对于后勤的考验也越来越重,而文官们天然就对后勤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武夫们最大的作用,就是带兵打仗了,其余的尽依靠文人,在这种情况下出了开国时期武人强势些,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是文官们占统治地位。 这是必然的结果。 李定国在西北,已然大有动作。 之前借着对阿杜拉特汗出兵的理由,天南都司兵马大动,让卫拉特蒙古,尤其是接壤的准噶尔、和硕特两部大为警惕。 时间到了八月底,西北的天气大为降低,即使是在白日,也是寒风刺骨,令人煎熬。 这时候,两部也收起了警惕,准备好好过冬。 李定国则准备将第一目标,放置在准噶尔部。 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三部中,准噶尔部的实力最强,而且与哈萨克汗国、乌兹别克汗国、沙俄接壤,接收不少的贸易,无论是兵力还是火器都占据优势。 这几年的打探,他也大略了解了准噶尔部的实力: 牧民三万余帐,拥兵四万。 而整个卫拉特三部,一共也才六万帐左右,准噶尔直接占据一半的人口,所以才不断地西进,欺负哈萨克汗国。 当然,原本最占据优势的是和硕特部,可惜当年固始汗,带领主力东下青藏高原,建立了和硕特汗国,留下了一些老弱病残给侄子——鄂齐尔图汗。 即使一些老弱,也让和硕特部居盟主之位。 如今的和硕特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部民两万帐。 最北边的杜尔伯特部在叶尼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