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恒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世祖 > 第九十四章淮河入江

第九十四章淮河入江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辽东地广人稀,盛产粮食和物产,无论是朝鲜还是日本,对粮食的需求倒是挺大的。

尤其是朝廷粮食富裕的情况下,尽量出口有益于农业发展。

毕竟,由于东北的气候原因,无法种植像棉花一类的经济作物,水稻、玉米只能是最佳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适量的出口会刺激辽东的农业开发,利大于弊。

同时,利用粮食出口,也能影响到朝鲜和日本的经济,达成一些目的。

“金州府(大连)倒是可以为海关。”

心中定下来主意。

皇帝露出了一丝笑容。

他的要求也不多,这两处海关,一年能给他带来两百万块就够了。

十大海关,广州、福州、宁波、杭州、松江、天津,南京,漳州,以及登州、金州。

大明的万里海疆,几乎都纳入其中。

当然,如果把台湾府、吕宋府也算进去的话,那就是十二处了。

此时,江苏,扬州府,邵伯湖口。

数以千计的民夫,在秋风渐起的时候,挥汗如雨地挖掘着土地。

大量的沙土石块,堆积如山。

一条运河,连接了高邮湖,自北向南流向的长江,长达三百余里。

用到了人工,累计百万。

原本一年的时间,结果因为天气、民夫不足等因素,足足耗费了两年多,可谓是劳心劳力。

至于耗费钱粮,则达到了一百万之巨。

当然,最主要的则是因为于成龙心疼淮海地区的百姓贫穷,不敢大规模地征召徭役。

同时,他又怕破坏地方的农业生产,并没有借助金钱之遍,大规模地孤勇百姓挖河。

所在,在这条长达数百里的人工运河即将竣工时,整个苏北地区百姓,竟然丝毫没有被打乱生活。

反而因为朝廷有限度的雇佣下,许多家庭宽松了许多,改善了生活。

来自于江苏、安徽两省的巡抚,布政使等高官,在工部侍郎的带领下,见证这个运河成功之日。

这日,晴空万里,微风吹拂,数以千计的百姓,围绕着入江口,开始议论纷纷。

人人都在夸赞这条泄洪河的作用,同时也对主持这件事的于成龙大肆赞扬。

这条泄洪河,其长度,约三百二十里,宽十丈有余,横跨数府,会将高家堰的洪水,一路直接带到了长江。

换句话来说,就是让淮河与长江再共用一条入海口,让两个独立的水系进行交流。

某种意义上来说,淮河成了长江的支流。

黄河占据了淮河水道,淮河与长江共用水道。

淮河的这点水量对长江来说,不值一提,下游影响微乎其微。

如此一来,江淮地区倒是省却了气力,不再担忧积水泛滥,冲毁田地,亦或者将淮安、扬州淹没。

大修堤坝,日夜巡逻的差事,也将免了。

其节省的花费,难以计量。

“于河督,我代表周家桥父老三千户,在此叩谢你的大恩大德——”

待于成龙的马车抵达泄洪口时,也不知道从哪传出来的消息,立马掀起了轩然大波。

百姓们将其马车维修,一个个神情激动。

甚至,有个六七十岁的老头,直接堵着马车跪下,泪湿衣襟。

“我本有五个儿子,大水冲走了一个,两个累死于修河堤,一个去从军不见了踪影,最后一个若不是于河督,恐怕早已经命丧洪水了。”

此番话,感染力极强,不少人感同身受,泪眼朦胧。

花白的头发颤颤巍巍。脸上的褶皱足以压死蚊子,浑浊的眼眸中转着泪水。

在他身边,一个三十来岁的男人同样跪着,只不过他牵着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一起而跪。

这时候,马车停下,于成龙匆忙而出,不顾老人脏了其衣裳,亲自将其扶起:“老人家,这岂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上有圣君,中有内阁宰辅,同僚,下有数不清的河工、属吏,而且,江苏数府百姓辛劳而作,这条泄洪河,乃是大家共同所为,于某愧不敢当。”

这番话说的漂亮,赢得了满堂彩。

老人则颤颤而起,他也不湖涂,继续道:“我这个老头子,活了几十年,打万历年起,就没听说过像您这样的好官。”

“能够比的,也只有当年的海青天了,我爹常念叨,我今日能够再见,这辈子也没白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