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再次分国
一声,倒是没恼,反倒是恍然:“那块地方给你了。” “也好,虽然不大,但却安稳,不适合放牧,适合耕地呢!” “四哥,你不恼?”赵王问道。 “恼什么?”辽王随口道:“你怕是不知晓辽国有多大,听我那大舅子说,有绥远和察哈尔那么大,遍地都是草原。” “从那国都布哈拉到浩罕,就有一千来里。” “两三百万鞑子,你能瓜分一些,到省去许多我的麻烦。” “老四气度不错。” 这时候,埋头耕作的太子,回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异国他乡,手足兄弟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不要计较那些零碎。” “昔日的蒙古汗国,才两代人的功夫,就分成了五个汗国,元朝被灭时,竟然没几个帮忙的。” “藩国相邻,守望相助才是。” “太子哥哥说的是!”辽王和赵王立马拜下。 辽王则心道,太子妃怀了孕,太子脸上的笑,怎么也止不住了,再笑下去怕不是得把牙笑坏了。 忙活了近一个时辰,朱谊汐走过来一瞧,半亩麦田就跟狗啃似的。 他无语了。 瞅着眼观鼻鼻观心的儿子们,他也没责骂什么,只是撂下一句:“回去吃饭吧!” “下午继续干。” 一瞬间,皇子们脸上的笑容凝固了。 …… 安西省,青桑城。 这里是安西的最北面,额尔齐斯河从西伯利亚流入,然后在陆地形成了一座庞大的湖泊。 其名曰青桑湖。 这里本来就是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杜尔伯特的部的过冬地。 安西省成立后,除了在乌鲁木齐建立城池后,又在漠西蒙古各地水草丰美之地,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城池,管理那些部落。 由于青桑湖面积,不下于太湖,数百里的芦苇荡,鱼肥草盛,极其适宜居住。 所以,安西省在此建立了青桑城,临湖开垦耕地。 为了照顾安西南北的环境,故而实行一省两治。 北疆,卫拉特蒙古故地,迁移来自国内的农民,建立以大小的城池,开发种田。 以城池为中心,方圆数百里的牧民部落,都受其辖制。 南疆则是绿洲为中心,实行流官、驻军同等。 在辽阔的北疆,地域庞大,部落众多,一时的威名,自然是难以长久管束这些部落。 所以这些城池中,往往是商业中心。 在青桑城,来自于甘肃的青盐、铁、丝绸布料、茶叶、铁锅等,都在城内销售。 那些部落们别的可以不管,但盐和茶叶是怎么也离不开。 自然而然,他们不得不屈服于青桑城。 这时,在守城士兵的目光中,远方忽然有一队骑兵,不下千余人,奔腾而来。 满地的灰尘,模湖了其面容。 路上的行人一个个惊慌失措,连忙躲避在两边,城门处的商人和行人,更是着急忙慌的往城内跑,生怕晚了一步。 谁知,城门不仅不关,反而敞开。 一支百余骑鱼贯而出,在城门口排成纵列迎接。 不一会儿,那群人才露出真容。 身穿棉甲,脖子上戴着红色三角巾,这是典型的大明军袍。 “下官青桑城守夏鹤年,拜见上官。” “起身吧!” 来人卸下来了铠甲,露出了疲倦的面容,但其原本的威勐相貌,依旧让人印象深刻。 络腮胡,圆眼,厚唇。 他是安西北疆武备道,张容虎。 相较于内地,安西一省两治,拥有着两个布政使。 南疆基本上都是绿洲,大大小小如珍珠落地,只要控制那些大型绿洲,就很难聚拢起反抗力量。 而北疆不同,草原一望无际,部落似乎比天上的星星还要多。 故而,巡抚的主要方向就在北疆: 开荒筑城,监管部落。 偌大的北疆,被分为六份,每份遣一武备使,携带两三千骑兵,日常进行巡视,管束部落。 其位于知府之上,相当于道员。 “青桑城倒是不错。” 张容虎看着周长近十里的青桑城,忍不住夸赞道。 “只因青桑湖,小城才算是站稳了脚跟。”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