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安南通史
还是能掌控朝廷的,这样的事情很少发生,一旦查处到,立即从严处之。 李继祖闻言忙拜下,张了张口,他似乎还有什么话要说,但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很显然,北伐的这一块肉,几乎没人能够忍住。 皇帝直到这时还没有确定主将,着实让人心烦意燥。 军中的派系丛生,大派之中有小派,又因为个人的喜恶爱好而衍生繁多。 自己吃不到这一块肉,就让给亲朋好友吃,总能捞着点好处。 但李继祖却不敢言语举荐之事。 这是乾坤独断的。 待其走后,朱谊汐才眯着眼睛,思量起来。 按照明朝的规矩,出征讨贼一般都会授予其将军号,从而得以节制其他军队。 所以明朝的将军号是临时的,而非固定,领兵打仗结束后归还将印。 如平贼将军、平虏将军、征夷将军、讨贼将军等。 但那么多将军号中,最重的莫过于征虏将军,其特征就是北伐横扫蒙古人才有。 毕竟大明三百年来,蒙古人一直犯边,可谓是一生之敌。 徐达、冯胜、蓝玉担任过征虏将军,征虏副将则是常遇春、李文忠等名将。 当初横扫辽东时,朱谊汐就没有授其重号,但如今扫荡北海,就很有可能了授予了。 哪个将军不想拥有这样的重号? 一旦任后,此后后人提及,李征虏,张征虏干了什么,多威风。 就像是文臣加谥号文正一样,太过于诱惑武夫了。 “得找个镇的住场子的。” 朱谊汐暗道。 …… 在整个东亚陷入冰天雪地时,南亚地区来到了旱季。 秦王,河内。 历经数年的扩建,河内城终于建成,一起的还有秦王宫。 秦王见证了这场历史时刻,一时间感慨万千。 如同这座城池一样,秦国的根基也日渐厚实,数百万安南百姓也渐渐转变为了秦人,昔日的大越国,已经成为了历史。 不,伪史。 《赐姓令》、《户籍令》,让秦国庶民拥有了自己的姓氏,也让朝廷掌握了整个秦国的人口数据。 《开荒令》、《赐田令》,允许无地百姓占据并开垦百亩的荒地,并免税三年。 《赋税令》,杂税合一,一条鞭法,十税一的低廉赋税,宽抚了大量的贫民百姓,并且构建了以粮食为主,铜钱、银圆为辅的税收体系。 在一众大臣的辅左下,秦王只需要坚持和镇压,即坐稳了王位,同时赢得了民心。 当然,这一系列的新政下,大量的旧权贵自然不肯认同,爆发了层出不迭的叛乱。 整个秦王廷却丝毫没有宽恕的意思,坚决持续的镇压,绝没有喘息的余地。 因为整个秦国的上层统治,依赖的并不是整个秦国的地主阶级,或者贵族豪族,而是大明朝廷。 即使镇压不利,甚至被赶出河内,但大明却会不断支援。 在这种冷酷无情的镇压下,顽固不化者都被铲除,他们的土地被授予给勋贵阶级,成为秦王拉拢他们的工具。 而识趣的地主们,则通过科举考试,积极地向秦王靠拢。 “殿下——”右相毛复手拿着一本书,小心翼翼的呈给秦王。 秦王朱存槺身着玄黑色的龙袍,内里只有一件薄衫,脚上踏着木屐,半躺在竹椅上。 内侍转呈。 只见上面写的是四个大字:“安南通史” 秦王随意地翻阅了一遍,不到一刻钟,还满意地点点头:“不错,水平还行,不是照搬胡说,有理有据。” 这个安南通史,则是一部简史,主要是诉说安南地区的前后由来。 其开头,自然是秦国时期的南越,再到汉室的交趾,再至唐时的安南都护府,北宋时期的叛离,明初的作乱忤逆,再到如今的秦国。 上下近一千八百年,约莫三十万字,历时一年,终于编撰完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