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政策
在大明境内中,藏传佛教在边疆地区的传播,明显强于汉传佛教。 有人说是汉传佛教太过于讲究文化水平,如禅宗的顿悟一类,但实际上,净土宗也是很贴心的,言语只要口念阿弥陀佛,就能去极乐世界。 所以在日本战国时期(嘉靖、万历),日本的净土宗势力强横,直接建立起了地上佛国,成为了所谓的佛大名。 热衷于发动一向一揆,鼓动百姓造反。 但这个变异的净土宗却允许和尚成婚,父死子继,所以导致许多人以为日本和尚可以成婚。 实际上,只是大部分净土宗和尚而已,部份临济宗、日莲宗等派系是师徒传承。 藏传佛教与日本净土宗一样,都实行狂热的神崇拜,甚至有现世神——活梻,以及本愿寺的法主。 隐秘的传承,更加能激起普通人的信仰。 毕竟禅宗的那一套顿悟,莫使惹尘埃一类的,对于奴隶社会的人来说,理解的太过于艰难。 故而,藏人和蒙古人都热衷于藏传佛教,直接信仰现世神就行了。 考虑到哲布尊丹巴在漠北的影响力,以及对将来对北海稳固的重要性,王夫之自然要尊敬有加。 更何况,人家可是加封了法王头衔,地位比他高。 王夫之请完大喇嘛后,查阅到库伦附近的军城还有六十万石粮食,他也不啰嗦,直接提取了二十万石,作为路上军粮。 两万京营,一人双马,人吃马嚼走大半个月,粮食可不能少了。 哲布尊丹巴带着近百名喇嘛,以及自愿护卫的两三百信徒,随大军去往北海。 及至六月中旬,走了二十天的路程,一行人才到达北海。 平国公陈东、昌国公曾英热切相迎。 “我等粗人,打仗还行,若是民政,实在不上手,心惊胆颤,生怕做的不好,有负陛下恩德。” “两位国公客气了。”王夫之哪里会把这种客气话当真,他的脸上堆着真诚的笑容:“如今眼看北海太平,您这若是不算好,那我这个总督怕是来丢人了。” “哈哈哈!” 三人相视而笑。 围着桌子,喝着王夫之带来的茶,曾英率先发言: “北海如今有大小城七座,最要紧的就是这座原奉京,今为北海城。” “民众约莫十五万户,蒙民占了九成五,剩余的半成,基本上都是一些汉八旗、满八旗遗留下的包衣,不值一提。” “可恨,奴酋带走了近三万户,不然的话,北海就可破百万了。” 听到这,陈东也附和着,对此也是耿耿于怀。 要知道,刚收复辽东的时候,那里也不过百万,如今快二十年过去,也只有三四百万罢了。 可见在边疆地区,人口恢复是极慢的。 “有多少京营子弟愿意留下来?”王夫之心中一叹,忽然问到一个关键问题。 在北海这样的地方,布里亚特蒙古人占据多数,所以汉人的数量就很关键了,还有什么比京营最好的人选? 伤的,残的,这一场北海之战,最少也有万八千人不适合待在京营了,退伍在北海安家岂不是很好? “这,即使我将条件开的再好,每人奖励五百亩耕地,也不过三五百人愿意留下……” 陈东有些不好意思。 “耕地五百亩外,我还愿意奖赏万亩的牧场。”王夫之忽然道,气势十足。 “若是不够,那就两万亩,五万亩,如此辽阔的北海,还怕缺牧场吗?” 如此大的气魄,惹得陈东二人称赞。 北海大吗?挺大的。 据估计,草场百万顷,但近一半都将分给普通牧民,用来收揽人心。 不然的话,北海根本就很难安稳。 而这个大饼,则是由王夫之来实现。 包括解放农奴,划分牧场,建立地方制度等,陈东很是识趣,基本上都做了铺垫,让王夫之亲为。 因为就让他做的再好,皇帝和朝廷也不会领情,反而会给未来的总督难堪。 所以真正掌控在总督府下的只有五十万顷牧场。 万亩即百顷,五十万顷也只能分五千来人罢了。 好家伙,着实太夸张。 “北海牧场不够?” “够是够了。”陈东解释道:“围绕北海附近,牧场不可胜数,但十成有八九成被森林覆盖,所以牧地草场百万顷,近半舍给了牧民,只有五十万顷,耕地约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