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6章 话说族谱事家中的闲趣
实际上,现如今的沈家虽然是国公府门第,可是相比起其他高门大户,不管是规矩还是其他,都还差得远。 就比如说,除夕这一天,一些大族都需要开祠堂祭祖。 祭祖这件事情在中原源远流长,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单独的百姓,对于祭祀的事情都尤为看中。 国之大事、在祭与戎,便是这个道理。 但是,不同的家族,对于祖先的祭祀仪式也并不一样。 高门大户、子弟繁茂,所以有专门的祠堂、族谱,过节或者发生了重大的事情,都需要开祠堂祭祖以此来禀告先祖,甚至,婚娶之时的三书六礼,其中的纳吉,便是收到女方的庚帖后,将庚帖置于祠堂或者先祖案前请示凶吉。但是,一些小门小户,甚至都已经断了亲,而且,穷苦的百姓也未必有足够的精力、钱财去修建祠堂。 如果是一族汇聚,比如之前的沈家村,同样有一座祠堂。 沈家村大部分都是姓沈,而且也都是血脉分支,所以,哪怕关系已经极远并除了五服,可是依旧是同族之人,在重要的节日,便会由族长开祠堂,所有人前往祭祖。 可是,沈堂当初与沈家村几乎是断绝了关系,再加上沈堂本就是后世穿越而来,所以,对于沈家村并没什么归属感,除了每年亲自或者遣人前往去给父母的墓修缮一二之外,跟沈家村算是断了联系。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现在沈府之中并未修建祠堂,只是在后宅中供奉了沈二福两口子的牌位,时常供奉而已。 至于族谱……现在沈家的人不算少,可是也着实算不上多,因此,自然也是没有的。 族谱的出现,已经很难考证是出在什么时代,以谁为先,不过一般来说,很有可能在极为久远的远古时期便已经存在了,只不过,方式不一样而已。 有记载所查的,至少先秦时期就存在一些诸如《周官》、《世本》之类,实际上就相当于后来的族谱,在秦汉的时候,帝王年谱开始正式出现。 族谱本就是父系家族体系中,记录家族来源、迁徙、传承的一个过程,秦汉涉及到皇帝继承,所以帝王年谱的出现算是水到渠成。 再之后,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大肆盛行,当时的选官制度还不是科举,家世或者举荐就变得极为重要,而家谱便成为了能否进入仕途的重要证明之一。包括婚娶,同样如此,历朝历代的婚娶都讲究门当户对,和哪一个成婚,同样需要查证家谱,并非什么人都能随意自由恋爱、婚配。 紧接着,一些高官也开始修家谱,实际上便是因此而来。 这家谱真正在民间广泛传开,是从宋朝开始。 有句谚语说得好,乱世砸锅造枪炮、盛事修谱建史庙。 对于普通百姓,任何一个朝代的统治者都称不上友好,大宋也同样如此,但是,你却不得不承认,哪怕大宋战争的能力很弱,可是在极度繁荣的经济环境下,百姓的生活稳定性和质量得到了提高,因此,家谱从官方垄断,开始走向民间百姓。 当然,这里所指的百姓,也不是贫苦人,大多都是有一些家财、乡绅之类的。 不过这也意味着,族谱的发展出现了突破性的进展。比如很多的士大夫,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等,都亲自篆修了族谱,甚至,欧阳修和苏洵还创立了新的谱例,使得私修族谱变得极为繁盛。 那就要说了,这家谱从哪一代开始写? 这一般分两种情况,其中第一种,便是始祖。所谓始祖,便是这个姓氏的最初始来源。 中国的姓氏之复杂、来历之多样在此并不赘述,总体来说,到了后世除了少部分改姓、赐姓之外,族谱都是另外一种,那便是从开基祖开始写起。 顾名思义,开基祖便是开启基业之祖,在说明白一点儿,就是这个普通的家庭,在某一代出现了一个极为厉害的人物,或者当了大官儿或者封了爵位或者置办了庞大的产业,这个家族从普通家庭,上升了一个层次,这个人便可以称之为开基祖。 以现在的沈家来说,之前沈家只是小门小户,甚至往上数三四代都不知道是什么身份,自然谈不到什么传承。 而现在,沈堂不仅科举取士,更是立下了家业封国公位,将来沈家写族谱的时候,后代子孙便会从沈堂这位开基祖写起。那一般什么时候立族谱?正常来说,至少要到沈堂的孙子一辈。 族谱最重要的便是传承,只有有了后代传人,才证明你这一代变得稳定了,有了传续,因此,等到沈堂的孙子辈儿长大成人,并且等到沈堂死了之后,就会立祠堂、修族谱,而沈堂这位开基祖便是这一支的头一个,往下不管传多少代,沈堂都是这族谱上和祠堂中的老祖宗。 而现在,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