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入琵琶、古琴、笛、二胡等古典乐器,但是曲风并不都是古典,虽然有融入一些戏腔,但给观众的感觉还是现代的表达,是为了呈现一种新的中国风吗?”
“不是,问古不是复古,而是一种时空的衔接和美的传承,中国画、古典乐器都是美,现代音乐也可以很美,不管是人还是音乐都是活在当下的。”
这些问题都比较中规中矩,没有脱离访问提纲,林路在回答的时候进入一种完全放空的状态。其实一场演唱会下来,精神和体力消耗都很大,但他唱完后反而有一种放松饱满的感觉。
记者围绕舞美又问:“这次的舞台美术有和画家陈楷先生合作,陈老的《琵琶行》是近年的中国画名作,作为盛唐复古长画卷,曾多次在国内外展览,是怎么想到这次合作的?”
“我很喜欢陈教授这个系列画作,和我的音乐很契合。”
记者说:“听说您也学过很多年画画,还曾考入大名鼎鼎的央华美术学院,为什么后来放弃画画做了歌手?”
林路说:“因为音乐。”
忽然一个记者问:“您的专辑里并没有收录《夜空中最亮的星》这首歌,您此前也从未公开唱过这首歌,今晚为什么唱呢?”
林路怔了一下,说:“因为幸运观众想听。”
记者笑了笑,或许认为他的回答是避重就轻,继续问:“这首歌很经典,也是您今晚唱的唯一一首不是您自己的歌,但您唱的也不是原版,今晚唱的是自己改编的吗?”
林路点了点头:“有一些改编。”
听见他回答了,马上有记者围绕这首歌进一步跟着问:
“那以后会考虑把这首歌加入您的专辑吗?”
“您改编这首歌是有特殊意义吗?”
“以后演唱会还会唱吗?”
林路沉默下来,低头凝视前方,脸上表情冥冥不清。
温颖以为他还没想好,或是不想再回答,刚想出声终止围绕这首歌的问题,忽然听见他说:“不会收入专辑,还会唱。”
他其实跳过了第二个问题,不再继续说话。
温颖露出职业化笑容:“来来来,我们抓紧一下时间哈,路路明天还要唱歌。”
“今天场馆外有很多花,都是粉丝送给您的,是因为您喜欢花吗?”
这个问题明显有套路。
林路笑了:“美的东西大家都喜欢。”
记者被他的笑闪了一下,顿时忘了追根究底。
“刚刚演唱会您很少说话,那在这里有什么话对粉丝说吗?”
“我会唱更多好听的歌给大家听。”
到了最后,后排有一个女记者明显是功课做得足,不拿到新闻点不罢休,突然问:
“这次演唱会有邀请您的家人吗?今晚最前排有一个空座,是留给家人的吗?”
这个问题一出来,休息室瞬间静下来,连空气都陷入冷冻凝滞。
林路抬头直视她,目光并不犀利,只是平淡,一种寂静的平淡。
记者在他的目光里,再次感受到了刚刚演唱会现场的那种空明寂寥,清冷又疏离。
温颖本想出声,但被林路抬手制止了。
隔了一会儿,林路说:“我会等她来。”
记者还想再问什么,嗫嚅了一下,终于没有继续这个问题。
这位女记者是第一次当面采访他,她曾经听业内同行描述过面采他的经历,说他永远体面礼貌,没有大明星架子,不会给采访者难堪,即使再刁钻的问题他也会回答,但采访者或许不会再继续问了,因为问不下去了。
现在这位女记者也面对相同的情况。
长跑娱乐线的老记者查查资料,或多或少都会知道,林路母亲曾说过一句话:“他是明星林路,不是我的儿子。”
面对记者,那位母亲最后只说了一句话:“我永远都不会原谅他。”
-
记者都离开后,何江舟小心翼翼的问:“路哥,你肚子饿吗?我准备了宵夜,我拿出来你吃一点再回酒店吧。 ”
“我不饿。”
何江舟碎碎念:“你都一天没吃什么东西了,还唱了这么久的歌,怎么会不饿……”说着就打开了宵夜盒子。
温颖交代好公关宣传那边,盯好群访后期剪辑,视频出来要第一时间给她过目。处理好最紧要的事,她看林路只是静静坐在那里,也帮忙把保温饭盒里的粥放在他面前:“还是吃一点吧。”
林路没再说什么,拿起勺子低头吃粥。
-
温颖悄悄把何江舟拉到门外,低声问道:“你不是和路路一起回去送的演唱会票吗?到底什么情况?”
何江舟长叹一声:“我哪里知道,路哥一个人进去的,我在外面等到晚上他才出来,他也没说什么,我以为票送给阿姨了。”
温颖妆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