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花门前(三)
那人甚是眼熟,正是几日前雨中救的少年。少年仍穿着一身黑衣,破旧褴褛,显得面色尤其的白,他此时不复初见时满脸黑灰的模样,倒也干净俊秀,不像个乞儿了。
他一只手背在身后,一只手里拿着一把匕首,显然等在这里已经很久了。马三下车与他交涉,片刻之后,递上来一捧白色的丁香花,小花儿星星点点簇拥着,幽香阵阵。
崔筠手捧着那把丁香花,离别愁绪减了大半,这会听到车下对谈,问道:“你去报了仇?”
十一岁的小女孩,声音还是清脆软糯的,少年似有些紧张,回道:“我将这把匕首抵在他脖子上,他向我道了歉。”
“就这样了吗?”崔筠又问。
“是,我不能拿这匕首杀他。”少年回道。
“你做的很好。”崔筠点点头,又道:“谢谢你的花,我很喜欢。”
她将花束摆在手边一尊灰色陶罐前,那是琴台的骨灰,琴台对张小五生死相随,崔筠对他很是尊重。
那少年唇角微不可察的一动,郑重道:“姑娘救我一命,我愿跟随姑娘。”
崔筠想起她此时被判幽居三年,居然笑了出声,问道:“你愿意随我幽居三年,不见天日?”
少年道:“愿意。”
崔筠问:“为何?”
少年道:“我昨日无国无家无亲,姑娘救我,我便跟随姑娘。”
崔筠想到自己此事已算失败,上天却派了这样一个人到她身边,她给他一把匕首,他救自己脱离绝境,所以此时她决定带他走,让自己铭记这一天,有人的命运因她而改变。或许,人的命运可以被改变。
她最后问了一句:“你叫什么名字?”
“谢浮光。”他答道。
“好,我带你走。”
·
崔筠入了瓢泉山庄就病倒了,数日里缠绵病榻,不曾出门。这日才好了些,只是独坐窗前,也不说话,也不动作,脸上不见一丝表情,呆呆坐了半晌又去睡了。
这晚阿照费了十分力气,终于劝着崔筠出了屋门。阿照搀着她,崔筠沿着新铺的石子路从屋门走到院门口,也不用阿照搀扶,竟然十分稳当。
走的累了,崔筠就坐在屋门口,细听枝头似乎有一云雀鸣叫,不觉得微微笑出声来,然后便听到“劈檫”一声,接着是“咚”的一声响,有什么东西重重落到地上。崔筠惊的一颤,浮光身上满是泥污,不知何时已进了院子,见院门口的大桃树之下,躺着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此时正“哎吆”呼痛出声,他身边五六个桃子还在骨碌碌的滚动。
那男孩一睁眼,看到身边瞬间站了两人,起身想逃,被浮光一把制住。阿照见他双脸红扑扑,虎头虎脑,很是可爱,猜测应是附近村民家的孩子来偷桃子,一个转念间,令浮光将他送到崔筠面前。
那男孩也不求饶,只一个劲儿的在浮光手中挣扎,猛然见了崔筠的面,似乎忘了自己被抓受审,盯着崔筠看道:“这个姐姐真好看,只是干嘛蒙着眼睛?”
崔筠听着是一孩童声音,也是此时心情好,眉头一皱,手一伸,捏住那孩子的脸,在他肉嘟嘟软绵绵的脸上捏了一把,那男孩呼痛道:“姐姐,你轻点。”
崔筠竟笑出来,那男孩见她笑了,也呵呵笑道:“姐姐你爱摸就再摸两下,我不怕疼。”这时阿照都憋不住笑了。
崔筠见他天真可爱,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的?你父母呢?”
那男孩道:“我叫贾营,就在这山下住,我父母早死了。”他说到这里带了哭腔,崔筠见他可怜,吩咐道:“放他走吧!”
浮光松了手,他却不急着走,道:“姐姐让我在这里玩吧,我回去也怪无聊的。”崔筠问道:“你没有家人吗?”贾营道:“只有我祖父,他总爱管束我。”崔筠道:“管束你是疼你,你快回家去吧,不然你祖父要着急的。”贾营央求道:“姐姐,你让我在这里玩嘛!”
阿照见崔筠这么多天说的话也及不上这一会儿多,也上前搭话道:“姑娘,这孩子怪可怜的,就留他在这里吃完饭再走吧,我让人去山下告诉他祖父。”
谁知这孩子实在难缠,吃了饭还不愿走,拉着崔筠东拉西扯的说话儿,说的累了,倒在椅子上就呼呼睡去。崔筠让浮光照看他,自己取了那张无碍古琴,缓缓的抚了一曲。
贾营正睡得香,睡梦中猛然听到一声吼:“臭小子,你给我出来!”这一声吼在寂静的山谷之中回响,贾营吓的连滚带爬跑出去,祖孙俩片刻间消失在小院里。
阿照抱怨道:“这老头儿真不知礼,我们收留他孙儿,连个谢字都没有。”
那之后贾营常到崔筠庄子里玩儿,只是崔筠病虽好了,却总是提不起兴致来,整个人蔫蔫的。
春去秋来,山中日子过的快,转眼就到了中秋。贾营吃了饭又偷溜到崔筠这里,崔筠问他道:“今日过节,你不陪你祖父,整日待在这里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