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案中案(59)
之后王文辉强制阻挠王乾山钻研《周易》,更让他一只脚踩在了雷区边缘,离引爆这颗地雷仅差一步之遥。 长期积压的负面情绪,和对父母尤其是对王文辉山的经年不满,为王乾山的犯罪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基础”,“八字相冲相克”更为其提供了“理论依据”——“你看,这是上天注定的”这样的想法,极可能会让王乾山在心理上成功跨越人伦道德的最后一道障碍。 “动力基础”加上“理论依据”,让王乾山的犯罪动机无比强大。 最终,王乾山要和张继文离婚一事,成功让王文辉跨出这“要命”的最后一步,一只脚重重地踩在了“地雷”上。 当然,在王乾山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王文辉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及其配偶袖手旁观式的劝解,都成了助力其偏执心理和犯罪心理形成的“营养剂”。 马弘文很快就从王乾山杂乱无章的陈述中捕捉到核心信息,并在脑海中迅速完成拼接,呈现出一幅清晰的“王乾山犯罪心理形成图”。 王乾山以回忆往事的方式,回答了马弘文要他谈谈“对父母的看法,尤其是对王文辉的看法”这一问题的核心所在。他似乎知道马弘文想知道什么,并且并无抵触或不配合的心理。或许,对于这一天的到来,王乾山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王乾山的情绪谈不上激烈,反倒以平静居多,听起来甚至有一种娓娓道来的口吻,就像在述说一个与之毫不相干的久远故事。 大量的陈述让王乾山口干舌燥。他舔了舔嘴唇,停了下来,想要歇口气。 马弘文示意身旁作笔录的小警员给王乾山倒了一杯水。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王乾山就是这么一号人。 王乾山接过水杯,道了一句谢,喝了几口水后,安静地看着马弘文。 这个人的表现,让马弘文很难将他和杀害父母,甚至是杀害“弟弟”的杀人凶手联系起来。 “再说说张秀文吧,你认为她是个什么人。” 王乾山想了半天,却只回了一句话:“我很……感激她。再说,你如果看到一潭幽静干净的山泉,会忍心往里头丢垃圾吗?” 马弘文明白了。 张秀文当初愿意嫁给王乾山,不但让他在心理上认为张秀文没有看不起他,甚至还对她产生感恩心理。但是,长期积压的对父母的不满,却又蒙蔽了他的心智和双眼,让他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视而不见。 不仅是出于自认为的“责任感”,更是出于感激,所以最初在向张秀文提出离婚后,王乾山才会坚持要给她一大笔钱。 张秀文只知道自己面对一身书卷气的王乾山会自愧不如,却从来没想过她自己浑然天成的质朴气息,同样会让王乾山相形见绌。同时,张秀文当初在思想上或许还干净得犹如一张白纸,这让王乾山“不忍心”将她当作“情绪垃圾桶”,向其倾诉自己的负面情绪。 或许,王乾山也向张秀文偶尔吐露过对王文辉的不满,比如向她说过“揭竿起义”这样的话。可这种话,谁又会当真?谁都只会当作仅是说说而已。 “李倩呢,你又把她当什么?” 王乾山沉默很久,才说:“我很对不起她。这辈子没法还了,只能下辈子。我也没想过,会和她走到这一步,更加没想过,她会为了我,什么都愿意干。” “我就是在网上,一个关于《周易》的百度贴吧里,发表了一些对《周易》的个人言论,她看了后主动联系我。” “最开始是讨论《周易》,一来二去彼此都熟悉以后,就会向她提起……我这条瘸腿的事,她说这是‘天妒英才’。后来,和她聊的话题也就越来越多……” 之后,就和张秀文所说的内容基本一致。 根据王乾山的陈述,李倩的行为很快让马弘文联想到网上曾曝光的杨某娟的疯狂追星行为。 杨某娟的疯狂,是从一个梦开始,就是熟睡后梦到了某一天王,然后命运由此改变。 最先,她只是不上学、不工作、不交朋友,所有的精力和生活的重心全都用来关注天王。 然后,在香港回归当年,在父母的支持下,花了9900元参加了一个香港旅游团,想要见到天王,最终却失望而归。 几年后,为了满足女儿追星的心愿,家里卖掉了房子,一家人搬到了每月花400元租来的房子中。 有一部电影,讲述了发生在一个民工和两个贼之间的故事,最终民工的纯朴、善良感化了那两个贼。这部电影的拍摄地恰好位于杨某娟的居住地。 天王在拍摄这部电影时,杨某娟每天从早至晚都站在自家的8层楼顶,希望站得高、看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