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千丝万缕(18)
“不管盘龙山上炸响的第一颗地雷是那只倒霉的羊误打误撞踩上的,还是受到闻忠和史际的有意驱赶所致。在这颗地雷被踩响之后,村里并没有组织对盘龙山进行排雷,这就给了闻忠和史际发现、或重新埋下另一颗地雷的机会。” “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没人知道。” “闻忠很可能具有‘反社会型人格’,将自家地下室设置得如同‘渣滓洞’一样,就足以说明这一点。他很可能以虐待人、杀人、分尸为乐趣。” “他和史际发现盘龙山上还有另一颗地雷,却没有告诉村里其他人,或者随机重新埋下另一颗地雷,他干这些事的目的有可能是为了好玩,也有可能就是想看哪个倒霉蛋会踩上去,甚至就不需要理由。这符合‘反社会型人格’行为受偶然动机驱使的特征。” “黎玉真突然出现,并且把史际带走,极可能犯了闻忠的逆鳞。” “童年时候的闻忠,面对闻达的家暴,毫无疑问扮演了弱者和受害者的角色。但面对比他年龄更小,更为羸弱的史际,闻忠又会扮演什么角色?”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当一个弱者被欺压,往往会把怒气撒向更弱者。” 鬼使神差,李竹道居然脱口而出说了一句鲁迅的名言。 然后,他又接着说道:“闻忠是不是勇者我们姑且不论,但仅从他特意设计修建的地下室来看,毫无疑问他不是个会保护弱小的人。” “所以,比他更为弱小的史际,很可能就会遭受他的欺凌,接受他的怒火。这也是‘螃蟹定律’。” 钓过螃蟹的人都知道,竹篓中放了一只螃蟹,必须要记得盖上盖子,否则它就会爬出来。但是如果多钓几只放进去后,就不必再盖上盖子,这时螃蟹再怎么挣扎也是爬不出来的。 为什么呢? 因为当有两只以上的螃蟹在篓子里时,每一只都争先恐后地朝出口处爬。 但当一只螃蟹爬到篓口时,其余的螃蟹就会用钳子抓住它,最终把它拖到下层,由另一只螃蟹踩着它向上爬。如此循环往复,无一只螃蟹能够成功。 这就是许多弱者、或者是遭受压迫的许多人的心态:如果我不幸,那么我就想看到别人也不幸,甚至更不幸;如果我过得不开心,那么我就想看到别人也不开心,甚至更不开心;如果我爬不上去,那么我就拉住别人,让别人也爬不上去。 这就是著名的“螃蟹定律”。 “同样因为‘螃蟹定律’,黎玉真如果带走史际,史际毫无疑问就能脱离苦海,甚至会让闻忠失去欺负更弱者的机会。这在闻忠看来,极可能就是‘岂有此理’。” “我闻忠都还没从家暴的‘竹篓里’爬出去,你史际就想爬出去?门儿都没有。由此,闻忠极可能就产生要把黎玉真弄死的想法。在当时的闻忠看来,也只有黎玉真死了,史际这只最为弱小的‘螃蟹’,就没有机会再从‘竹篓里’爬出去。” “当然,有了弄死黎玉真的想法,并且还有利用盘龙山上,只有他们才知道那一颗地雷位置的这一办法,最终实施起来,闻忠毫无疑问仍然需要史际的同意和配合,但这也难不倒闻忠。” “很多村民回忆,小时候的闻忠似乎对史际特别‘关照’。大到穿衣、发型,小到洗菜盆子该怎么放,闻忠对史际都会有所安排。但仔细一琢磨,这实际上何尝不是一种精神暴力?” “同时,这也是闻忠控制欲强、惯爱‘支配他人’的又一体现。” “闻忠对史际有没有武力暴力,这一点不能确定。但在我看来,他欺负史际的方式当中,至少就有无孔不入的行为控制,这一特殊的精神暴力。” “黎玉真突然出现在‘地雷村’,村民们都能看出来,她当时极可能回来找的是闻达,而不是史际。她如果真在乎史际,当初就不会丢下他一个人跑路。” “闻忠会不会也知道这一点?家暴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普遍心智早熟。闻忠在高中时,就能利用同学和班主任老师之间的矛盾,进而煽动人心,将班主任老师换掉,这充分证明闻忠的心智至少比同龄人要早熟很多。” “所以,我认为闻忠极可能也知道黎玉真真正要找的不是史际,而是闻达。至于最后提出要将史际带走,仅是她用以给自己化解尴尬的借口而已。” “黎玉真之前丢下史际,单独一人跑回越南,这对史际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心理伤害。史际在之后长期遭受家暴,很有可能由此会对黎玉真心生怨恨。” “闻忠主动要‘送’黎玉真和史际母子二人,在我看来,闻忠极可能就是想要借此机会,利用黎玉真并非真心实意来找史际这一点,在途中对史际进行‘游说’,进而给史际的心理造成二次伤害,让史际对黎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