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一章 阴阳五行治医圣逆子神算定荆州
把可以生化、受纳、承载特性的归为“土”。 就像是谨慎、稳重、宽厚老实的人。 把肃杀、潜降、收敛、洁净的特性归为“金”,就像是刚强有毅力、自律、不爱随波逐流的人。 最后把具有滋润、寒凉、闭藏特性的事物呢,归为“水”。 这就像是有智慧的人,或者是文艺的人。 随着古人对这五种自然物质的观察,他们又得出新的结论。 ——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 ——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 从而,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的五行相克结论就此诞生。 又根据气候的运转规律,得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五行相生规律,到此为止,标志着中医的第三大理论——五行学说彻底成立。 那么问题来了。 这些学说如何运用到中医中? 还是先说阴阳,人的身体也是由阴阳之气组成,想要身体健康,就要阴阳和合。 一方偏盛或者是偏弱就会生病。 因此…在身体的阴阳中,削弱盛的一方,加强弱的一方就可以使身体恢复健康。 ——而这也是中医的核心思想及治疗总纲。 ——所谓“调和阴阳”! 再说五行学说。 木、火、土、金、水,对应着人的肝、心、脾、肺、肾。 里面任何一个脏器出了问题,都会间接影响到其它的脏腑。 比如伱头晕目眩,腰膝酸软,一查是肝出了问题。 疯狂的补肝,那就错咯。 ——“肾阴亏虚,不能治肝阳”,基于这样的原理,才会所以导致肝功能的症状,根本的症结是在肾虚上。 这是因为“水可以生木”。 相当于,肾是肝的亲娘,亲娘的力气亏虚,孩子自然就会不听管教。 中医里,治疗这种病症就要用“滋水涵木”的办法,就是滋养“肾阴”以养“肝阴”,如此就会大大的缓解头晕目眩,腰膝酸软! 这就是利用了“五行相生”的理论。 (关乎诸位读者老爷的健康,故而多写点儿,看懂的读者老爷继续看,没看懂的务必再看一遍。) 再比如,患有脾胃病的人,经常会情绪不好,或者发脾气之后胃痛就会加重,这是因为“肝木”可以克“脾土”。 烧的过旺的肝火会迁怒于脾胃,导致胃痛更加厉害。 而这种解法单纯的治胃痛是“治标不治本”! 就要用“抑木扶土”的方法,说人话就是——疏肝健脾、泄肝和胃、调和肝脾等。 由此,整个中医总纲的大几万字,就可以归纳总结为: ——世界是“精”的,“精”是“气”的,气是变化发展的,变化的源泉是阴阳,并且变化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就是五行的相生相克。 这便是中医学中治疗疾病的方式方法与总纲! 可笑的…是在后世。 中医势衰,在几年前,甚至很多行医一辈子的老中医,却需要经过西医的那套考试,否则就无法行医,不许治病救人。 中医是精气学说,是阴阳学说,是五行学说,是几千年华夏古人智慧的结晶。 用西医的方式评判中医,是滑天下之大稽。 当然用中医阴阳五行评判西医,也是滑天下之大稽。 彼此都该更有敬畏之心。 当然… 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在这套中医的方法论中。 在《唐本草》、《千金方》、《针灸甲乙经》、《肘后备急方》、《刘涓子鬼遗方》、《本草纲目》等大量中医结晶的互相佐证下。 杜度与韦汛找到了医治张仲景的方法。 且…能笃定… 服药过后第二天就会有好转。 说起来,张仲景的病很复杂,因为编纂《伤寒杂病论》,他曾大量的试服各种方剂。 这使得他患上的是一种特殊的、烈性外感病。 ——发热重且多有出血的症状,乃至于形成体内瘀血凝结。 而治疗这些,就不是简简单单的“滋水涵木”、“抑木扶土”那么简单了。 需要具体的案例… 恰恰《肘后备急方》、《刘涓子鬼遗方》中提供了类似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