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多待
今日煲的是鸽子汤,用红枣、淮山、当归、黄芪、党参、枸杞、生姜一起煨出来,汤鲜味美。
林遇笙走了路,晚上喝汤多喝一小碗,锅中已经见底。她算是发现了,这人开始掌握她的食量,不会在同刚开始一样,炖一大锅。
慢慢地减少。
现在是恰到好处,最多是喝完剩下一点,不至于过多浪费。
她自然是在结算餐食时,多多添上一倍。现在这个特殊时刻,钱是其次,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食物,倒显得钱没那么有用。
林爸爸每每听她说同住的邻居对她很好,一定要她不要偷懒,要主动做家务。不会做饭,可以做其他,拖地,打扫房间,不能什么都让他一个人做。
只是林爸爸不知道,林遇笙第一次骗了他,她说同住的是个女孩子,其他的也真真假假。不是为了其他,是为了让父母放心。
林妈妈寄衣服到沪城,在包裹里面加了些特产,是特地给她这位照顾她的邻居姐姐。不过,那快递至今仍没拿到,滞留在城外,恐怕还要过些时间能拿到。
现在穿的衣服是刚搬进房子不到一个月寄来的,马上入夏,她只有两三件衣服,鞋子也独独一双。这些都是林妈妈未雨绸缪,有先见之明提前寄来的。
林遇笙打算在网上购买一两件,替换一下,商家却说不能送,只能作罢。
休息完好后,她打扫房间公共区域,收拾垃圾,放在门边。
又无事可做了。
站在杨周宴的书房门口,隔着距离张望里面的书。带来的书和妈妈寄来的书已经重复读了好几遍,读上句便知下句,实在也不必再读。
她很想进去看看,又控制自己的脚步,在门口踟蹰不前。
后来,终究是没忍住,前一晚,发消息问杨周宴得到允许,第二天才去书房看。
医学书一面,其余都是历史书,名著,现代散文,独独有一列是《资治通鉴》,《左转》单独摆放在一起。
林遇笙也有一面书墙,言情小说,某些必读名著,或者是外文直译中文的书籍,跟对方看的书显然不是一个档次。
杨周宴的原版书籍,比较多,好多都是英文,日文,包括其他的语言。
翻开书,她震住了。
对方的涉猎知识和文化水平,远远在她之上。书很干净,书页只有浅浅的折横,指甲剐蹭留下的痕迹。
不止一本有,好多本都有这样的折横,这么多书,他已经都看过了吗?
林遇笙当然知道有一些人,喜欢用书本去装饰自己的房子,一定要买原版的书,一定要买那些网络推荐的必读书籍。一定要进来这个屋子的人,一看,就觉得这个人是个文化人。
他们是把书本装进房子,不是把知识装进脑子。
左右也不会考试,读不读,也不是最重要的。
林家从爷爷那代就开始做生意,不知怎么染上喜爱阅读的基因,林爸爸每日必读蓉城商报,闲暇时间读些有趣杂文。要女儿也读书,不是要求女儿有多大的学问,只是希望她遇上事情能更加平和,能明白更多的道理。
林遇笙看不懂原版书籍,最后只在另一个书架上挑了几本直译中文的书回房间。
这几日天气一会儿热,一会儿凉,反反复复。
中午小憩后,她醒来就觉得自己头有些沉重,坚持拿了毛巾浸湿去打扫书房。家政已经很久没来打扫,整个书房积了一层薄薄的灰。
拿起凳子,将束之高阁的书本一一小心翼翼擦拭干净,再放回原处。整个书房不大,林遇笙病后虚弱,不大的书房她花了三天时间。
上午是没什么时间,只能等下午午休后到下午六点前打扫。
往往六点过后,杨周宴就会回家。她除了吃饭,是不会在外面逗留。
也不知是不是今日开了书房的窗户吹久了,此刻林遇笙的头痛得不行,回房间以后,一不小心睡着了。
杨周宴向来是煮好食物,拿着自己的那一份回房间,再给她发消息。今日,消息发过去,他吃完,林遇笙没有出来,消息也没回。
思虑再三,他还是决定给她打电话,电话响了一直没人接。
拿着手机走到门口,明显可以听见电话在屋里响个不停。
尽管很着急,杨周宴依旧克制自己,不到最后一刻,决不破门而入。
他抬手敲门,眉头微皱,脑子里面闪过点乱七八糟的想法。
好在,不一会儿,门开了。
林遇笙只露出半个脑袋,一只眼睛,不明所以警惕地看他。
眼神懵懵的,应该是刚睡醒。
“吃饭”杨周宴直接说,看见她站在屋内,足足保持几步的距离,对他的防备心没怎么改变。一起住了几个月,她仍然是这样。
过了几秒,见是自己误会了。
林遇笙浅笑,“我睡着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