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
,书房的门半开着,他悠哉地往前走,没几步,视线里就出现了戴着黑框眼镜,低头写写画画的姜蕊。
他没再往前走,就这么倚着墙看她。
算起来,她都毕业两年多了,人却还像上学时候一样,手上一支黑笔,桌上一支红笔,遇到不懂不会的,还要翻翻词典。
要是她不演戏,当个大学老师应该也蛮适合。
姜蕊看完英方的本子,深深地舒了口气,之前只是囫囵地看了个大概,现在细看,才发现人物深层次的性格,少见的具有神性的女主。
看似勇敢无畏,实则通透洒脱。
开机之前,她还得再多读几遍,才能把握住女主的特点。
姜蕊揉着脖子往外走,打开门,就看到了对面的顾青珏。
他站在阴影里,看不清面容,但身边似有若无萦绕着愉悦的气息,一双眼睛异常闪亮。
“你吃饭了吗?桌上有给你留。”
顾青珏摇摇头,“还不饿,想跟你说一下去绥芬河的行程安排”。
姜蕊举了下手,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被打断了。
“因为没有直达绥芬河的航班,所以我是想,坐飞机到牡丹江后,在那里休息一晚,第二天早上开车回家,大概中午就能到了。”
“我刚看,北京飞牡丹江每天只有一班,晚上六点十分的飞机,下午收拾一下,还是赶得及的。”
他的语气很像要春游的小朋友,连伸出的一根手指都挺得直直的,幼稚的可爱。
“你觉得这个安排,可以吗?”
看着那双亮晶晶的眸子,姜蕊迟疑了下,“顾青珏,这次……我可能去不了了”。
就这么一瞬间,对面男人的眼里,含着万千言语,失落、沮丧、难过,满溢出来。
“没事儿,你拍戏比较忙,我知道的”,他笑着安慰自己,可那太苦涩,太忍耐而显得飘渺的眸光,直让她招架不住,“推迟几天也可以的”。
“对不起,真的对不起,上午赵哥突然通知我,后天《真正的英雄》宣传会,需要我参加。”
姜蕊不是没有争取过,回家这两个字,于她、于母亲,都是极重极重的。
但是赵哥也很坚决,他的原话——带你们的班长、新兵连和特攻连连长,包括所有新兵都会到场,只有你自己不去,很容易被八卦小报曲解,现在这个舆论下,你不能再有任何□□了。
“我们这八个新兵,还有带我们的教官都会到场,我确实推不了。”
姜蕊低头,没敢看顾青珏,只要不是对着他那双眼睛,她还是能狠下心来的。
可她不会知道,正是因为她的回避,深深地刺痛了顾青珏。
他苦笑着,眼底的阴郁,带着暴雪前的深沉和寂静,悄无声息的铺散开来。
“好。”
他们这次录制的是网络跨年晚会,由中国军网组织举办。
因为是首届,所以阵仗极大,各军种各军区选送节目,优中选优,也仅仅只有十三个表演。
晚会录制地点离家不远,姜蕊没让赵影送,自己坐1号线过去。
从□□西站C口出来,干冷扑面而来,大片的乌云黑压压的,感觉就在头顶不过几米的距离,让人喘不过气。
走了没几步,地面多了些许深色圆点。
竟然下雨了。
姜蕊拉起羽绒服的帽子,把头发藏进衣服里,大步往前走。
路上行人匆匆,大概也都是没想到冬天下雨,各色挡雨的工具,书包、本子,少有人打伞。
像是被摁了加速键的街上,有一个人格外显眼。
灰扑扑的一个老人,佝偻着背,身体前倾,像是岸边的纤夫,拉着身边的车子。
姜蕊慢下来,仔细地瞧,老人拉的算是个电动车——自行车上自己加了块电池,看样子是没电了,链条也断了,只能推着走。
如果没碰上下雨还好,他的车子两旁各有一条草靶子,上面插满了红彤彤的冰糖葫芦,淋不得雨。
姜蕊环顾四周,许是靠近人民大会堂的原因,宽阔的人行道上没有任何可以避雨的地方,照他这个速度,一车的糖葫芦都不能要了。
她往回走,摸上自行车后座,“大叔,你骑上去,我帮你推”。
没想到会有人帮忙,老人回头的时候,眼里全是迷茫,直到姜蕊又重复一遍,他才点点头。
推着老人走了四百多米,有个蓝色小亭子,应该是民警平常值班用的,底下站了两三个人,姜蕊把车子推进去,“您就在这儿躲一下吧,我看这雨也不会太久”。
老人把车尾放到亭子底下,车头冲外,人站在亭子的最边缘,不住地点头,“谢谢你啊姑娘”。
姜蕊摇摇头,掏出手机看了眼时间,又急匆匆地往回跑,零下的温度,她硬生生地出了满头汗。
下雨天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