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1章.杏林风波.
…… …… 赵俊臣资助神医章德承所创办的医学院,这一天正式招生授课了。 在这个时代,这件事情不仅是具有轰动性,还很有争议性,既有赞成者大肆鼓吹,也有反对者大肆抨击。 毕竟,这家医学院的创办、以及它今后的运转模式,皆是有赵俊臣的亲自参与,自然是不同凡响,简直是一举颠覆了数千年以来的医术传承传统。 数千年以来,中华医术一直是以师徒单对单、手把手的教授形式进行传承,哪怕是一位医术高超、声誉卓著的杏林名医,大多数人一生中也只会收徒三五人,其中有资格被称作衣钵传人、得到真传的“儿徒”,往往更是只有一两人。 而且,不仅是有真本事的医生收徒数量极少,学徒们拜师之后学艺效率也是极低,进入师门的前几年还要饱受欺压与剥削,大量时间都被浪费在毫无意义的打杂跑腿、服侍师父等等事情上面,不仅无法学到真本领,平日待遇也几乎与家仆无异。 就这样经过多年考察、直到确定这名学徒已经被完全驯服之后,收徒的医生才会稍稍传授一些极为粗浅的知识,但对于自己压箱底的医术手段依然是不肯轻授,往往还要考察更多年的时间,一直等到这名学徒完全符合自己心意之后,才肯传授一些真本领,至于他们的看家本领,更是要等到老死之前、弥留之际,才会不情不愿的传授出去。 这般情况下,自然是有许多学医之人无法忍受师父的欺压,也没耐心苦熬几十年才能学到真实本领,只是稍稍学了一些粗浅手段就逃走了,这也就让民间出现了大量庸医,可谓是害人不浅。 说根到底,在这个时代,专业知识是具有稀缺性的,知识传授也就变成了一种控制手段,性质也就彻底变了。 如此一来,不仅是医生的数量规模迟迟无法扩大,质量也是参差不齐,百姓们一旦生病之后,不仅是难以寻医、无力支付诊费,就算是好不容易请来医生诊治病人,但这名医生的真实水平究竟如何、是救人良医还是害人庸医,也要看老天爷的脸色了。 再加上,这个时代的畛域之见极重,所有人皆是敝帚自珍,极少有人愿意拿出真本事相互交流共进,也造成了整个时代的医学水平迟迟不能提升,更还有许多珍贵药方与医疗手段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断了传承! 而赵俊臣联合章德承创办这家医学院之际,就是为了规避这些弊端,想要给中华医学开辟一条新的发展道路,造福于百姓之余,赵俊臣本人当然也可以收获声望。 所以,这家医学院的授徒模式,也就与这个时代的普遍情况截然不同。 首先,这家医学院不再是只招收少数学徒,而是大规模招收学生,任何一名年轻人只要是有心学医,只需要经过初步考核没有犯罪记录,就可以顺利成为医学院的学生; 其二,这家医学院也摒弃了曾经手把手、单对单的教学手段,医学院的教授们会根据自己所擅长的学科不同,分别开设不同的课程,每堂课程都是同时教授三十名以上的学生; 其三,学生们进入医学院之后,也完全无需是耗费好几年的光阴用来打杂跑腿、服侍老师,而是直接学习医术知识,若是学生无力支付学费,也完全可以暂时拖欠,等到该名学生顺利毕业、行医赚钱之后,再把他曾经欠下的学费逐步补回,利息也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其四,为了保证学生们的医术水平,每批学生毕业之际都要接受学院考核,唯有学术有成的学生才能允许毕业,医学院也会向他颁发一身特别定制的服饰作为证明; 其五,这家医学院还完全摈弃了曾经的畛域之见,内部设立了一处医书馆,天下任何一名医生只要是身上没有不良记录,都可以随意进入医书馆内查阅医书,若是有人能够为医书馆内补充任何一条没有记录在册的有效药方与诊治手法,更还会得到医学院的丰厚回馈,这种回馈不仅是包括金银,还可以在医书馆外的石碑上留下姓名; 最后,这家医学院也不仅仅只是一处传授医术的学府,更还要成为天下医生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不仅是每个月都会邀请几位杏林名医当众交流医术,而且任何一名医生若是遇到了自己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都可以随时访问医学院,与医学院的教授们进行交流;与此同时,医学院内还设立了一个“深造班”,面向于那些已经拥有一定诊治经验与医学水平的医生,就是为了进一步加强他们的行医水平。 简而言之,就是赵俊臣所熟悉的后世医学院那一套模式。 可以说,这般模式之下,这家医学院的成立不仅能很大程度上改善民间缺少医生、寻诊困难的情况,更还会提升这个时代医生们的平均质素,就算是整个中华医学也会受益匪浅。 在这个时代,这样的一家医学院,就好似一只大象闯进了猪圈,不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