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京师大学堂
的眼光很是犀利。 为什么这一次京师大学堂的筹建会引起那么大的关注。 就是因为大家都意识到了这个事情背后,其实是关系着科举制度的改革。 这直接会给大明的读书人带来巨大的影响。 谁也不希望自己学了十几年的知识,突然没有用了。 “科举改革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我们不用直接提出来。” “但是今后京师大学堂毕业的学员,可以直接进入到大明各地担任胥吏。” “对于这些学生,哪怕是不参加科举,也可以从九品一直做到一品。” “甚至我们可以树立一些典型,让京师大学堂的优秀学员直接成为某些地方的县令。” “考虑到京师大学堂的学习时间是三年,可以先从岭南书院的学员身上试一试。” 朱瞻墉这么一说,杨士奇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虽然胥吏不算是官员,但是按照朱瞻墉的说法,以后胥吏和官员之间,除了品级不一样,其他就没有区别了。 胥吏将慢慢的成为朝廷的正式官员。 这绝对也会是跟科举改革一样,成为大明官场的一个重大改变。 “皇上,这个变化肯定会引起许多读书人的反弹,是不是可以先缓一缓?” “缓一缓?为什么要缓一缓?那些读书人要是能够考中进士,朝廷也会继续给他们安排官职;如果考不中,那也可以考虑去京师大学堂学习。” 朱瞻墉才不会管那么多呢。 以后大明通过旧的科举制度录取的官员数量,肯定会是不断下降的。 无形之中,这就相当于改变了科举制度。 “皇上,微臣担心读书人会闹事。” 杨士奇自己就是读书人出身,自然是知道朱瞻墉的这一些手段背后的影响。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读书人要闹事,那就最好不过了。” “现在大明在海外的很多地方,正缺少官员呢。” “甚至草原上新设立的一些州县,现在也普遍缺少官员。” “到时候谁要是闹事,就让这些读书人去海外或者去大草原。” “该给他们官位的,就给;该单胥吏的就当胥吏;该流放的就流放。” “反正让他们都说不上不是来。” 读书人的力量,朱瞻墉还是要利用的。 “这个……” “也不是不行。” 杨士奇感受到了朱瞻墉的坚持,知道自己再说什么也没有意义。 不过,他有一种预感,接下来这段时间,他有得忙了。 …… “吕尚书,皇上如此重视新式教育,大刀阔斧的成立京师大学堂,这让国子监怎么办?” 吕震的府中,迎来了国子监祭酒孔爽。 作为孔子的后人,孔爽是最在乎这个变化的人之一。 毕竟,曲阜孔家能够有如此高的地位,跟现在的科举和教育方式有着巨大的关系。 他们已经享受了几十代的荣光了。 “孔祭酒,皇上原本还在广东布政使司的时候,就已经专门搞出来了岭南书院。” “如今只是把岭南书院的那一套搬到了北京城而已。” “甚至就连教谕都是从岭南书院那边抽调过来的人员。” “所以京师大学堂的建设,是谁也阻拦不了的。” “我们能够考虑的是怎么让京师大学堂变成更加符合我们的期待。” 吕震是个聪明人。 他虽然也是支持孔爽,支持传统的教育方式。 但是要让他冲出来跟朱瞻墉作对,他才没有那么傻。 新皇登基,六部尚书都还没有更换,只是补充让于谦进入到内阁。 这种局面绝对是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的。 到时候拿谁先开刀都是有可能的。 吕震可不想成为最先被换下来的尚书。 “京师大学堂的十二个学院里头,有十一个都是有悖于传统的程朱理学,这个学堂从大的架构上就已经背离了国子监的方向。” “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浪费那么大的人力物力去搞,只要加强国子监,在原本国子监的基础上适当的增加算学等学科的教学就可以了。” 虽然孔爽知道大势不可逆,但还是想要做最后的挣扎。 反正在他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