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章
公公悲恸大哭之后也追随庆安帝而去了。
宫室里重新归于寂静。元宜提着灯笼走了出去,发现外面比来时还要黑,这才发现原来是自己的灯笼熄灭了。
阿锦从后面走过来,用手挡着寒风,重新将灯笼点亮,微弱的灯光在寒风中闪啊闪,几乎快要熄灭,但还是逐渐照亮了这一方的黑暗。
元宜觉得没那么冷了。
密安之乱是元宜幼年长久的噩梦。
密安是岳王,也就是元宜的叔叔的属地。庆安帝在乐羽的帮助下登基之后将岳王圈禁在了密安,无召不得入京。但是庆安帝上位并不得人心。仅半年,庆安帝遭遇了三次刺杀,查出来都是岳王的党羽,但没有证据。
庆安帝不愿意背负残害手足的罪名,于是乐羽策划了一场阴谋。
庆安元年三月,密安大疫。岳王作为领主被召入宫请命,大家都清楚此去便是凶多吉少。
庆安元年六月,岳王拥兵自重。
元宜当时十二岁,是嫡长女,受到皇帝的宠爱,最重要的是她有自由出入宫禁的权力。所以当岳王的人第一时间反应过来的时候,元宜和元齐就变成了唯一可以下手的对象。
她被绑到了密安。
在密安的岳王妃知道这件事之后怒不可遏,将擅自作主的下属痛斥了一顿之后将元宜接到了岳王府中。岳王府当时也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大家都知道要变天了。
元宜当时隐隐约约觉得有大事情要发生,再经过一路的颠沛流离之后对谁都很警惕,包括看起来很和善的岳王妃。
岳王妃并没有来得及安抚元宜的情绪她就被召到了京都。
元宜还记得岳王妃临走时的情景。
那个美丽疲惫的女人在上马车之前突然回身,深深地往元宜这边看。
但元宜知道她看的不是自己。
元宜身边还站着一个粉雕玉琢的娃娃,那是岳王唯一的儿子。
岳王妃不顾身边人的催促,跳下马车,抱住了站在元宜身边的那个男孩。
“阿娘……”身边的那个男孩比元宜略高,虽然害怕不舍但是也强自镇定,努力忍着不哭。
“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妹妹。等阿娘回来。”
元宜站在一边冷漠地看着,她从未有过这样的感情,只觉得麻烦,现在想来可能还掺杂着一丝嫉妒。
元宜就这样目睹了岳王妃赴京,府中只剩下了元宜和世子,也就是她的表哥,元骁。
王妃离开之后元骁忍不住还在抽泣,但是看到元宜还站在一边等着却有些不好意思,擦了擦眼泪就瓮声瓮气地问元宜妹妹饿不饿,累不累,想家了吗。
即使自己伤心难过,还记着母亲的叮嘱想要照顾元宜。
元宜来到安密的时候听那些人说了不少的闲言碎语,对岳王家很是警惕抵触。元骁以为元宜是离开了父母不开心,于是尽管自己也难过,却还是尽力地哄着、保护着这个妹妹。
十来岁的小孩子哪有这么多的心眼,元宜渐渐地对身为同龄人的元骁放下了警惕。
那一年元宜只记得格外得热,密安的情况不太好,但是待在府里的元宜和元骁并不知情。
元骁大部分时间都和这个妹妹待在一起。他总是和她说很多话,像是为了克服自己的恐惧,也是在这个和自己有血亲的同龄人身上找一丝安慰。
“曦和曦和,你有哥哥吗?”
“没有,但是我有一个弟弟,但是我不喜欢他。”
“为什么呀?”
“没有为什么,就是不喜欢。”元宜人小鬼大,对元骁很不耐烦,“你话真多。”
元骁安静了一会儿,然后又开始喋喋不休。
“曦和曦和,你应该叫我哥哥。你知道我的小字吗?我小字是熹,元熹!和你的曦不一样哦,我哥哥说……”
元宜问他:“你还有哥哥?”
岳王就一个儿子,元骁哪里来的哥哥?
“哦,我哥哥叫元……”元骁还没有说完,就被匆匆来报的侍卫打断了,“世子!密安发生暴动,请郡主世子随我们出府避乱!”
元骁稚嫩的脸上藏不住惊慌,元宜倒是比元骁镇定许多,即刻吩咐下人准备行李和口粮,然后问元骁的侍卫:“为何会发生暴动?”
侍卫神色犹豫,没有回答。
元骁说:“妹妹的吩咐和我的命令是一样的,你说吧。”
“……密安郡发生瘟疫,今夏因蝗灾旱灾,粮草颗粒无收。百姓不满,发生暴动。知府家已经被……踏平了。”
元宜直觉没有这么简单,她有些不太相信:“只是因为这样吗?”
侍卫欲言又止。
恐怕不是。元宜心想。
但是元宜和元骁都没有来得及多问,下人收拾好东西两人就迅速地随侍卫离开了,元骁的侍卫带着两人逃到了密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