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叛贼的儿子
公元617年7月18日,隋朝西都长安的郊外,一辆马车在苍茫的夜色中缓慢前行。马车旁边跟着两个人,一位是身穿麻衣、手拿马鞭的车夫,另一位是穿着一件深色布衫的士人,他看上去像是一位朝中的官员。
半轮明月悬挂于天穹,黯淡的月光下,只见这位士人看上去约莫四十七八岁。他头束发巾,蚕眉凤眼,颌下一缕长须,脸上的表情庄重肃穆。
马车是一辆拉货的平板车。此刻,车上什么货物也没装,只是摆放着一具尸体。尸体显然是被箭射死的,胸口还插着两只箭杆。这两枝箭射得很深,不易拔出,所以一直留在那儿,倒象是两根插在地上的木杆儿。泥土道路凹凸不平,马车不时颠簸摇晃,两只箭杆也随之轻轻摇摆……
大约是因为平日都坐官轿,士人不习惯走长路,渐渐就跟不上马车的速度,落到了后面。车夫却浑然不知,眼睛只管盯着前方。这荒郊野外的,道旁树影憧憧,怪吓人的。四周一片死寂,只有荒野上偶尔传来的一两声虫鸣。
车夫正聚精会神地赶车,突然听见一阵深沉的叹息声。这声音虽然很短促,他却听得十分真切。车夫不禁茫然四顾,周围一个人影也没有,叹息声来自何处?他正疑惑间,又是一声叹息声。车夫这回听清楚了,声音正是车上的尸体发出来的。
这声音听上去太瘆人了,象是绝望之人临死的哀鸣,又象是鬼魂从地府中发出的怨诉。车夫顿时感到头皮发麻,浑身颤抖。他慌忙扔掉手中的马鞭,掉头鼠窜,一边跑一边大喊:“炸尸啦!炸尸啦!”
车夫跑到官员面前,惊惶失措地叫道:“老爷,不好了,炸尸啦!……”官员饱读圣贤之书,根本不相信此等荒诞之说。他紧拧蚕眉,厉声道:“怎么回事?快说!”
“老爷,那死尸发出声来了,我还听见他喊痛……”车夫结结巴巴地说。
“噢?竟有此事?”官员的眉头拧得更紧了。
此时,拉车的白马见主人跑了,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官员没有丝毫畏惧,紧走几步来到马车跟前,瞅着平躺在马车上的尸首。这具尸体实际上是个弱冠少年,看上去顶多十四五岁。少年容貌清秀,除了胸口中了两枝箭外,并没有其他的伤处。但是,月光之下,他面白如纸,嘴角还残留着一抹血渍,已经干涸了。
车夫小心地站在主人身旁,惊恐万状地盯着尸体。忽然,尸体的手指动了一下,他连忙大叫道:“老爷,他又动了……”
官员也看见了。而且,他不光看见尸体的手指动弹,还发现他的小臂似乎微微往上抬了抬。官员连忙俯下身去,用手指在少年的鼻下试了试,似乎感觉到一丝气息的流动。他的蚕眉松开了,神色转忧为喜,连忙道:“谢天谢地,他还活着……”
车夫听了,惊讶万分,茫然地瞅着主人:“老爷,那我们怎么办?”官员沉思片刻,果断地:“去别馆。”
车夫一听,连忙跑过去从地上捡起马鞭,然后勒住马的僵绳,将马车赶到旁边的一条岔道上。然后,他跳上车辕,坐在那儿用力地挥舞起马鞭。
官员已经爬上了马车,坐在了车上。随着车夫的吆喝和马鞭的脆响,白马开始奋蹄狂奔,马车在茫茫的夜色中疾驰而去……
马车上的这位官员名叫韦义节,是朝廷的尚书右仆射。而躺在旁边的这位奄奄一息的少年,则是李渊的第五个儿子李智云。
大约十几天前,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反叛。李渊起兵前,派人秘密通知留在武功县老家的长子李建成,四子李元吉和五子李智云,让他们速来太原会合。然而,大哥李建成因为李智云太小,怕带上他路上多有不便,又觉得他一个小孩子,朝廷不会把他咋样,就把李智云给丢下了。
李渊发动兵变后,武功县的官员捉住李智云,将他送往了长安。朝廷是不会饶过一个叛贼的儿子的。负责防守长安的左翊卫将军阴世师将李智云押到东市刑场,绑在木桩上,用箭给射死了,尸体丢弃在原地。
李渊担任卫尉少卿的时候,韦义节与他同朝为官,两人交往甚密。韦义节觉得李智云太可怜了,小小年纪便命丧黄泉,不忍心看他暴尸荒野,被野狗觊觎,就买通了看守,当天晚上套了一辆马车,趁着夜色将尸体拉出长安城,打算找个荒山野地埋了,让这孩子入土为安。
他没料到这孩子命也忒大了,竟然还有一口气。于是,他命令车夫掉转马头,赶往自己位于南山的别馆,看能否把这孩子给救活。
南山离长安大约三十里。大约两个时辰后,马车停在了一座别墅前。车夫下车敲开大门,叫出两名仆人。韦义节吩咐他们将李智云抬到后院的一间客房,安置在一张锦榻上。
他扭身对跟在身后的管家道:“你速去找王夫子,务必把他请来。”管家答应了一声,提着灯笼出去了。
半个时辰后,管家领来了一位五十多岁,穿着青面绸衫、头戴瓜皮帽、颌下一缕山羊须的老先生。他是南山一带的郎中,医术高超,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