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4集《佛遗教经》
菩萨戒在讲到摄众生戒也有这观念,若菩萨已通达诸法实相的道理,对真理深信不疑,永远相信,心若安住在善法,一定召感安乐果报,若安住恶法,则召感痛苦果报。若自己对生命缘起的真理,已深信不疑,则可以花三分之一的时间学地理风水算命,为什么呢?因有些众生若对他讲真理,他不会相信,先以这种方便,「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你为他算命,他对你有信心,再为他讲道理。
但这里《遗教经》的涵义,从自利的角度上,这些占相吉凶的事情,对初学佛法者而言,能够不接触就尽量不接触,因学了这些占相之术,对生命的因缘就会把它寄托在外境上,这对建立佛法的正见智慧会有所折损,所以经文上说:「皆所不应。」
前面是远离凡夫的增过及远离外道的损智,这是灭恶;以下是生善的安住清净戒法。安住清净戒法又分为:
(一)身业的安住戒法。
(二)口业的安住戒法。
(三)意业的安住戒法。
先看身业的安住戒法。
节身时食,清净自活。不得参预世事,通致使命。
身业的安住有五条戒法要奉持:
(一)节身:节身是节制自身的行为,避免放逸他求,不能想要做什么就去做,要有所节制,以避免「他求」。佛法认为追求内心戒定慧的增长是「自求」,这是向内的追求;向外攀缘则是「他求」。自己应该判断,今天出去是为了放逸他求,或是为成就功德,对身体的行动要加以反省,有所克制,要节制自身的行为。
(二)时食:这是饮食的克制。「时」是指从早上到中午的时间,「时食」等于过午不食,这有两层意义:(1)减少欲望:晚上饭食容易增长贪欲。(2)色身健康:过午不食使饮食能完全消化而有助健康。
(三)清净自活:佛弟子不要攀缘权贵信众,若攀缘有权力福报的信众,容易产生贪求之心。有些东西本来不需要,但因攀缘权贵就容易得到,这增长自己的起心动念,增长贪欲烦恼的活动,所以佛陀要求清净自活。
(四)不得参预世事:出家众特别要避免参预世事,不要参加政治活动,不能做官,也不能参选立法委员。政治活动最后都是盲目的,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若参加政治活动,起初可能很客观,但时间久了以后,自己就颠倒了,凡是同党的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不同党的人所做的一切都是错的,所以参加政治活动的结果,就会跟某类众生产生对立,如此一方面破坏了内心的大慈悲心,一方面容易产生对佛教负面的情况。中国历史上有四次毁灭佛教的悲剧,这四次中有好几次都是因为出家众参加政治活动,最后引起皇帝的瞋心而全面毁灭佛教。参加政治活动会使佛教跟某类众生产生对立,所以一位宗教师应该立场超然,决不可以在政治中公开表态,因这样会对佛教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五)不得通致使命:这是做甲乙两方的使者来密通消息。自己本来是修行者,因做这种卑贱工作而轻贱自身。
以上五件事是佛陀要我们的色身如法安住戒法。古德解释这五条戒法,前面的三条戒法:节身、时食、清净自活等,须有所节制,换句话说,色身的行动、饮食及结交信众等,虽不能完全避免,但要有所节制。但参预世事及通致使命,古德认为此二事要完全避免。
以上是身业的安住,以下是口业的安住戒法。
咒术仙药,结好贵人,亲厚媟慢,皆不应作。
口业的安住有两个主题:
(一)不得依邪法语而住:这有两个内涵,首先是咒术,咒术即是巫术,这是透过持咒招引鬼神来替自己做事情,这样容易恼害众生,横结恶缘,这是邪法语,所以我们不能以嘴宣说咒术。其次是仙药,这是宣说某种药物能使人长生不老,乃至成就种种神通,及有种种怪力乱神之作用,这是口业的妄语。以上咒术及赞叹仙药功德皆是邪法语。
(二)不得依邪人语而住:邪人是指「结好贵人,亲厚媟慢」。贵人是掌握权力之人,若出家众结交贵人,乃致彼此关系亲厚,就容易产生「媟」「慢」的过失。媟是放逸,权贵之人有钱又有空闲,他的生命就是享受人生,及时行乐,他容易讲出放逸的言语,所以结交权贵之人,容易受其影响而说出放逸的言语。其次,权贵之人常有傲慢之语,结交权贵容易产生傲慢言语,丧失修行者谦卑的态度,所以「皆不应作」。以上是口业的安住戒法,以下是意业的安住。
当自端心,正念求度。不得包藏瑕疵,显异惑众。于四供养,知量知足;趣得供事,不应畜积。
意业的安住有如下几项:
(一)当自端心:这是当观自心,不见他过。这念心在观照时,不要观察别人身口意的过失,而要观察自己内心的起心动念是善念或恶念。出家众若从安住的角度来说,「当自端心」是重要因素。有些出家众在僧团能安住五年、十年、二十年,有些人在僧团安住却觉得困难,「当自端心」是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