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贾诩的猜想,武诏图谋很大
袁绍起身来到帐外,看向西边的虎牢关。
雄关近在眼前,国贼就在关上。
他纵然拥兵三十余万,战将千员,却也无法入关杀贼。
如今,已有联军将领心生退意。
对于征战董卓,定然不会出真心实力。
“诸位,为剿灭逆贼董卓,匡扶汉室,在下兴义兵,举大旗。”
“因此,在下叔父全家被董卓所害,如今仇人,国贼近在眼前,还望诸位相助绍与董贼再战一回!”
思虑再三,袁绍打消退兵的想法。
剿灭董卓,势在必得。
倘若就此放弃,怕是再也没有第二次联军会盟。
更为重要的是,他身为渤海太守,却受韩馥节制。
于渤海,他人心归附,韩馥忌恨于他,应当想办法将其除掉,到时再言退兵不迟。
“本初所言甚是,天子于洛阳久候诸位已久,诸位久食汉禄,乃汉室忠臣。”
“若是言退便退,放任董贼弄权,这与虎牢关上董贼何异?”
曹操见袁绍仍有讨贼之心,顺势接下话茬。
他来此真心为讨董,若诸侯退去,他的那些兵马根本成不了气候。
索性便明说了,大家都是汉臣,能有今日,全靠汉室。
谁第一个走,谁就是董贼。
讨贼势大,天下人都看着呢。
不怕天下人口诛笔伐,尽可离去。
“盟主,孟德所言甚是。”
“董贼霍乱超纲,无论是为盟主家仇,或是国仇,我等都不能走!”
没人想成为联军散伙的导火索。
这不仅被天下人记恨,更是被忠心汉室的士人所鄙夷。
日后,也会成为各路太守的笑柄。
“好,我意已决,孟德率领王匡,张邈,张超,张杨走河内,进军孟津!”
“公路率领陶谦,孔融,刘岱,孙坚等人进攻汜水关!”
“本盟主,率领剩余人马猛攻虎牢!”
袁绍大手一挥,联军兵分三路,剑指洛阳!
三军将士立刻拔营,各自前往所进攻之地。
……
消息传到虎牢关,董卓得知后大为震惊。
不过震惊归震惊,他也在快速做着部署。
既然袁绍分三路,他又何尝不可?
众文武集结议事之处,等待着董卓发言。
武诏也在其中,他观察四周,发现了终极老六,贾诩竟然也过来了。
此人原本在牛辅手下,后来董卓调遣李傕,郭汜,顺带把此人也叫上。
先前贾诩皆缺席,今日联军总攻在即,他也不得不来。
贾诩默默坐在角落里,头一直低着,仿佛自己不存在一样。
方才他听了袁绍三路出兵的安排,看似没有问题,实则问题很大。
袁绍,韩馥,公孙瓒等人为一路。
这三方势力,皆与冀州有着密切关联。
接下来,必定会有一人会出现变故。
至于是谁,现在他也说不清楚。
所以与袁绍交战,根本不需要大费周章出兵,防守即可。
到了一定时日,联军必会自乱,各自退去。
不过这些他不会对董卓讲出,因为这和他有什么关系?
他又不是董卓重用之人,只需要缩头在一旁,把风头让给别人。
到时候董卓就算死了,他也不会受到太大的牵连。
想到这,贾诩偷偷看向了对面的武诏。
败联军将领,战联军武将,全胜而归。
最近风头正盛之人,当属此人。
他有些不明白,武诏这么拼命,为的不就是功名利禄吗?
为何董卓提出嫁孙女,此人却犹豫了。
既然不想和董卓扯上关系,又为何去出这风头?
或者说,武诏的图谋更大不成?
嗯?
贾诩眼神中闪过一丝精光,他似乎想到了什么,但又不确定,因为这想法实在大胆。
首先何太后母子,定然是被劫走。
董卓敢冒天下大不韪,废帝之事都能做出,弑杀刘辩又为何要藏着掖着?
所以联军说董卓悄悄杀了何太后母子,这说法不成立。
司隶,这里是董卓的地盘。
劫掠之人,必定是早就有所准备,还得是董卓亲信,知道路线,车驾出走时间,护送人数。
首先排除凉州的将领,因为他们与董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洛阳派系,群龙无首,不受董卓信任。
若是朝廷重臣,截然劫掠了刘辩,为何不送到联军处提高声势?
那么只剩下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