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3章 太子之忧
第1023章太子之忧
天子李亨已经返回了内宫,诏书事件让他心中极为不舒服,他一直认为李邺虽然被列为宗室,但毕竟是偏枝旁门,不是大唐正统,但没想到太上皇竟然下诏承认李邺具有正统皇位继承权。
其实所有宗室子弟都有皇位继承权,但没有人会把这个规矩当真。
什么是宗室,也就是太宗皇帝的子孙,非太宗皇帝的子孙只能叫皇族。
但太宗那么多子孙呢,所以得排位,首先是正统,正统一般是天子的子孙,这是一代代传下来的规矩,你不能说睿宗皇帝另一个儿子的子孙也有正统皇位继承权,那就会乱套了。
所以必须是当前皇帝的儿孙才能叫正统,但如果太上皇有专门指定为正统,那也可以视为和天子子孙一样有皇位继承权。
比如李璘,他被太上皇认定为正统,在太上皇的威逼之下,李亨不得不册封李璘为皇太弟。
太上皇一驾崩,李亨马上找借口撤销了这个皇太弟。
太上皇认定为正统的另外一个人就是李邺,李邺享有和李亨子孙一样的皇位继承权。
但李亨的子孙也很多,有数十人,那么肯定还有先后顺序,一般以嫡长优先。
先是嫡长子为太子,如果太子去世,那就轮到嫡长孙,但如果太子有一個极为优秀的兄弟,那也可以不立嫡长孙,而立另一个儿子,李世民和李隆基都不是嫡长子。
如果在正统皇位继承者中,出现了一个特别优秀且强势者,那么百官一样可以拥戴这个优秀者登基。
“什么意思?齐王可以继承陛下的皇位?”
天子李亨恼火的原因就在这里,如果他驾崩后,就不一定是他子孙登基了,有了太上皇的诏书,那么李邺也可以上位。
“陛下,莫非谈判失败了吗?”张皇后见丈夫怒气满脸,不由关切问道。
只要不是嫡长子,其他人都是平等的。
所以这种嫡长顺序只是相对而言,并不是一定非要立谁为继承者,老大不行老二来,并不是。
李亨点点头,这是唯一的办法了,不过在立太子问题上,各方分歧太大,李亨本人想立次子李系为太子,但遭到各方强烈反对。
李亨摇了摇头,“谈判还在继续,朕生气是刚刚得到一个消息,齐王竟然有太上皇的诏书,太上皇承认他为正统皇位继承人。”
李亨恨恨道:“但他有太上皇的诏书,诏书上承认他可以继承朕的皇位。”
张皇后瞪大了眼睛,“他算老几,他是李叔良的后人,他怎么可能继承陛下的皇位?”
张皇后眼珠一转,当机立断道:“唯一的办法就是陛下尽快立太子,断了李邺的想念。”
政事堂的相国们想立长孙李适为皇太孙,权宦集团原本是支持李系,但后来又支持张皇后所生的十三子定王李侗为太子。
按照法理,太子去世,应该立皇长孙,然后才是太子的兄弟,但李亨并不想立长孙李适,原因是李适说错了一句话,李适在拜祭父亲亡灵时,曾低声发誓,他若为皇帝,一定会追究到底,为父亲报仇。
偏偏这句话被李适身边的一名小宦官听见了,小宦官立刻向李辅国报告,李辅国又向天子李亨告密,让李亨十分恼火,长子虽然是病死,但也间接死在他的手上,李适的意思,岂不是要追究自己的责任?坏自己的身后之名。
自从这件事后,尽管长孙李适经常来向李亨请安,但李亨越看他越不舒服,越看他越憎恨,所以说偏见是最可怕的,一旦有了偏见,对方越努力,只会越会被人反感。
张皇后见丈夫沉吟不语,她忽然想到一件事,心中顿时一惊,如果现在立太子,自己儿子才五岁,可没有一点胜算,自己刚才忽略了。
必须要完全搞掉李适,自己儿子才有希望。
张皇后又劝道:“其实陛下也不要着急立太子,哪怕陛下百年之后,留下了遗诏立太子,也轮不到李邺,李邺只是痴心妄想罢了。”
“只是李邺的军队很厉害,朕很担心他将来会兵临城下,强行夺取皇位。”
“那陛下更不要急了,现在陛下需要励精图治,把军队搞大搞强,那时又何惧李邺?”
李亨点了点头,“皇后说得对,一切都靠实力说话,朕确实急也没有用!”
下午时分,裴遵庆匆匆赶来,向天子汇报最新的谈判情况。
“微臣提出了关中和关内道换取剑南道、山南西道的方案,刘晏表态要等齐王回来后才能决定,然后刘晏也提出了他们的方案,他们还是想用钱来买。”
用钱买的方案李亨也能接受,对于一个长期处于财政绝境的王朝来说,没有什么能比钱更有吸引力的条件。
“他们打算拿出多少钱?”李亨追问道。
“刘晏先提出拿三百万贯买下关中的治理权,然后又提到关内道,他表态愿意再拿出三百万贯买下关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