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老朱家的传统手艺
厂提督所言属实,一定要严办、速办,绝不姑息。”
见小胖面露焦急,李青语气一缓,“不过,太子所言也很有道理,大明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熬过这阵儿,便能改制革新,若熬不过去,则继续恶性循环,
基于此,南民北迁国策,绝不能停!”
“少和稀泥。”朱棣没好气道,“不然送你去和蹇义作伴。”
“……”李青满脸黑线,“臣的意思是,贼寇走私一事上绝不姑息,但为了南民北迁的国策,能够一直施行下去,可以在其他地方略微妥协。”
“比如呢?”
“开放海禁!”李青道,“其实皇太孙说的没错,开海十分有必要。”
利益垄断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朱棣在位时能勉强压制,但他若崩了,下西洋国策肯定会被推翻。
有钱大家赚,让世家百官得到些利益,才能将国策落实好。
有宋一朝,海上贸易都集中士大夫手中,而到了明朝,朱元璋一刀切,直接禁了海洋贸易;朱棣更狠,来了个利益垄断,为了自己在海上赚的盆满钵满,把这些世家的过半利益来源都掐断了。
丝绸是官办的织造局在做,茶叶朝廷专营,瓷器官窑在做……
自己吃肉,不让人喝一点汤,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吃独食者,自古没有好下场!
李青正色道:“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
海洋贸易利益之大,众所周知,世家大族为了利益,豢养草莽,甚至扮做倭寇劫掠沿海百姓,并不稀奇;
如若一直禁下去,海寇将除之不尽,杀之不绝!”
朱棣眉头紧锁,消化着李青的话,许久,他轻轻点头:“有道理!”
“父皇英明。”小胖连忙跟上马屁,欣然道,“如此一来,大明定可迈上一个新台阶,父皇圣明啊。”
“且慢圣明。”朱棣斜睨了他一眼,“海禁可以开,但要在天下粮仓转移之后,贸然开海弊大于利,必须要在保证百姓口粮的前提下,才能开海。”
李青拱手道:“皇上英明,自打摊丁入亩的国策施行后,人口增长速度就快了许多,百姓需要的粮食也随之增多;
若是为了利益,让百姓饿肚子,人口减少,则成了本末倒置。”
朱棣点头。
小胖也赞同李青观点,不过……
“父皇,如此以来,问题又回到了原点,如何保障南民北迁的持续进行呢?”
朱棣皱眉,望向李青,“还有计没?”
“有!”李青果断点头。
“什么?”
李青微微一笑:“画饼!”
“可以先把风声放出去,给官绅一个念想,这样一来,不仅处理贼寇的副作用会消弭无形,而且还能保证不会有人在南民北迁的国策上,从中作梗。”李青笑道,“这一计如何?”
“不赖!”朱棣持肯定态度。
画饼可是老朱家的传统手艺,老朱玩得贼溜,老四也是手拿把掐。
这事儿对朱棣来说,就如吃饭喝茶一样轻松。
有了预定方案,朱棣总算是有了笑脸,小胖放松下来,大殿中的火药味儿,顷刻间荡然无存,俨然又是父慈子孝。
趁着老四开心,李青趁机道:“皇上,这次查案事了,能否给于谦升个职?”
“不能。”朱棣摇头。
“为何?”
“他太冒尖了。”朱棣道,“这人还需要多沉淀沉淀,他是个人才,也正是如此,才需要多磨砺磨砺,至少朕不会给他升官。”
顿了顿,“高炽你也不能升他的官。”
“为啥呀?”小胖不解,“父皇你不说他是人才吗?”
朱棣斜睨了他一眼,淡淡道:“留给瞻基。”
小胖:“……”
李青:“……”
闲聊几句,朱棣命人打开箱子,开始检查儿子‘作业’,李青待着没意思,便拱手告退。
刚出殿门,朱瞻基就迎了上来,一脸关切:“里面还吵吗?”
你没长耳朵吗……李青摇头:“父慈子孝。”
“那就好。”朱瞻基彻底放了心,跟李青勾肩搭背,“今儿去你家吃。”
李青上下打量了他一眼,“就空着手啊?”
“不是吧?”朱瞻基一脸受伤,“我们的交情,还不值一顿饭。”
“那倒也不是,咱们之前不是打赌谁杀敌多吗?”李青道,“事实是我比你杀的多,你输我一百两黄金。”
“那你还赖走了我的长枪,说过教我两招呢。”朱瞻基不服。
“我没说不教,但你得先给钱。”
“……”朱瞻基满脸无奈,“钱重要还是我重要?”
“我喜欢黄金!”李青挥了挥手,头也不回地向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