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 章 斗殴
夏御史暂且搁下,他眼下还出不得门去,只能在家指点孩子功课,倒过了一段颇为悠闲的日子。夏御史在家时,杨氏脸上的笑都多了起来。
有人欢喜有人愁,李巡抚的认罪书送到那一日,圣人召了两位阁老在后殿议事,让二王暂时主持一下朝局。
李巡抚的认罪书写得颇长,足足五六页纸,开篇第一句便是自己有负圣人教诲,愧对圣人。前者说的是孔孟,后者说的是当今圣上。
秦阁老与白阁老看完俱是沉默,李袤卿自陈他在任两淮盐运使初年便发现盐运使权力颇大,开支盐引几乎无人可以制约,转运使一人可以独为之。
每省每年所开具的盐引是有定额的,按照定额缴纳盐税。按说李巡抚手中可以调动的盐引并不多,不至于作下数额如此巨大的大案。
可李江松当时兼管盐场,盐引批下去,自有他的人带着商人去领盐。而且他开具的还是开中法所兑换的盐引,商人向其缴纳部分粮食和贿款,李巡抚再把这批粮食或卖,或充作税赋,或者在当地兴建利民工程,这一来一去,不仅赚得盆满钵满,还有许多政绩。
有些商人向李巡抚行贿,并非为了谋利,而是图名。这样的更加简单,在某项政绩后面添上名字,请礼部赐块牌匾下去,也是光宗耀祖的事。
在那沓盐引存根之下,便是这些,还有的是请求朝廷赐给某人七品冠带。一辈子没做过官,花个几万两银子,就为了能名正言顺穿上官服。且没上五品,李巡抚办这类事也是信手拈来。
本朝禁止捐官入仕,只给冠带,不给官印,而且对捐官的人有着严格的审查和限制。能找到李巡抚的门路去捐官,本身就说明过不了朝廷审核那一关。而李巡抚自家位高,报上去的名单鲜少有人核查。或者说李巡抚把人报上去之前,已经给做好了假身份。
李巡抚虽然拿钱,但他是真的办事,所以多年来一直没有露馅。再加上地方实打实的政绩,确实惠民无数。李巡抚升应天巡抚后,任过布政使一地的百姓还给他送过万民伞。
人都是复杂的,李袤卿倒卖盐引、卖官鬻爵固然该杀,可他又有政绩在,是个难得的干臣。要不要夷二族?要不
要满门抄斩?这原本是个极简单的事,却在李巡抚这里,变得为难起来。
圣人也没有说话,若没有倒卖盐引这一项,饶他一条活命也不是不行,可一旦开了这个先例,底下的官员若纷纷效仿,岂不是流毒无穷?
李巡抚并不是传统的贪官污吏,百姓在他治下很是过得去,这也是圣人犹豫的根由。若是那起子只会贪银子、不顾百姓死活的恶官,夷二族也就夷了,没什么好说的。可李巡抚偏是个有政绩的,这就很让人难办了。
圣人年纪大了,不愿意深思,索性抛出来问两位阁老,“两位爱卿如何想?”做皇帝就有这个好处,有什么事儿可以问内阁。
白阁老先前在朝上几次欲张口,又顾忌避嫌,这下是有君臣二人,秦阁老又不会拿这个出去说嘴,还有什么好顾忌的?于是道,陛下,老臣以为,李袤卿固然万死难辞其咎,可未盘剥百姓,又有惠民之举,颇得民心。不若只诛首恶,余者从宽,赐其自尽,子女削籍为民,抄没家产便可。”白阁老可是顶着压力才说出的这些话,细论起来有些为李氏求情的意思。再者,若他将来出事,是不是也能参照这一条,为子孙求个活命?
圣人沉吟,显然有些意动。李巡抚的儿子乡试中举,他是有几分印象的。年轻有为的年轻人,总是能让人多关注几分。
就在这时,焦清疾步进入后殿,平时他都是守在外面的。只见焦清在圣人跟前回话,“钟粹宫娘娘派人来传话,说殿下突然发热,已让人去请太医院专工小儿病症的齐太医过去了。”钟粹宫娘娘是楚贵妃,在先皇后薨逝后被升为贵妃,襄理宫务。楚贵妃无子,原本养着圣人最小的女儿临清公主。荣康郡主入宫后,也是养在贵妃膝下。
太孙薨逝后,女儿容宪郡主和幼子便由圣人亲自抚养。而圣人又要处理政务,有时就会把两个孩子送到贵妃处暂管。
在宫里能称一句殿下的,除了太孙的儿子外,还有哪个?
太孙的儿子照例可以封为郡王,可那得是太孙活着的时候。比如女儿刚出生,太孙就为其请封郡主,这是符合国朝典章制度的。但儿子出生时,太孙已经薨逝,法理上这个孩子虽然能入宗庙玉碟,可今后帝位传承若是有变,太孙便不能作为太孙,只能当作郡王看待。除过太·祖嫡系可以永不降封外,其余皇帝诸子,除过太子外,俱要降级而封。
郡王的儿子,按例只能封镇国公,不能享受太孙之子所拥有的待遇。现在这样,完全是因为圣人还在,群臣只作看不见而已。
圣人听着就要起身去看,那孩子自小生下来便有几分体弱,几年将养下来总算好些,可还是会有发热、着凉的时候。齐太医说只要熬到十二岁,便能站住,这些弱症自会消散。至于往后,就看天命了。
太孙独子将满四岁,离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