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人才掠夺计划
第336章人才掠夺计划
叶云流一边整理着手稿,一边问道:“老师,我们要回去了吗?”
方孝孺颔首道:“辽东书编写完成,朝鲜国人心已定,再留在这里已无意义。”
“况且,唯物论体系也已成形,是时候回去与各方大儒论道了。”
说到这里,他抬头看向洛阳的方向,意味深长的道:
“也是时候回去见见老朋友了。”
叶云流手停顿了一下,他自然知道自家老师嘴里的老朋友是谁。
事实上,他和那位也是‘老朋友’,只是闹得有些不那么愉快罢了。
方孝孺知道他的担忧,说道:“不用担心,他不是小肚鸡肠之人。”
“况且,在他面前为师还是有几分薄面的。”
叶云流感激的道:“劳烦老师了。”
自家的东西,那自然就不一样了。
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方孝孺,正式开始学习。
去年他力劝家族配合新政,主动将田亩分拆,最开始遭到了很多族老的嘲讽。
不过也正因为他第一顺位继承人身份,让他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
大家都是从华夏分离出来的。
分家之后,大家的财产是一样的,主脉和支脉的差距被缩小。
这个理论《华夏简史》也提出过。
甚至大部分老一辈都不如他的影响力大。
方孝孺这几年在朝鲜王国可没闲着,一边配合朝廷安抚人心,一边组织人手编写《辽东书》。
以现在大明的地位和华夏文化的强势,哪个部族会怀疑它的真伪?
他们不但不会质疑,还会将这本书当做铁证来使用,证明自己不是蛮夷,而是华夏支脉。
期间很多本地读书人都出过力,对他们来说这套学问就是自家的。
虽然得罪了很多族老,但却获得了更多人的支持。
现在本土诞生了一种全新的学术思想,对他们来说意义有多大可想而知。
要知道,自古以来朝鲜都是华夏的附庸,他们的学问都是从中原传来的。
编写史书,就需要翻阅各种资料,走访各地进行考察。
虽然方孝孺是中原人,他的思想在来之前就已经有了萌芽。
两者奇妙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属于他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要问为啥?
因为方孝孺的思想,是在朝鲜王国成形的。
以后谁想当家做主,拼的是个人的影响力。
且他的唯物论思想,也日渐成熟。
《辽东书》就不一样了,精确到了大致的时间段和具体的人物。
幸好他是家族的长子长孙,正儿八经的未来家主,否则肯定会被认为谋夺家族资产。
也因此,他的父亲和祖父,都希望他能留在家族,巩固这种影响力。
可那又如何?
我们朝鲜王国的读书人,也是出过力的。
同时扩散的,还有辽东书。
这本官方出具的辽东史书,指向性非常明确,一切都起源于华夏。
后来朝廷铁拳的砸下,反对派彻底失去了声音,家族提前一步拆分了田产。
尤其是年轻一代读书人,更是直接将其视为当代圣人。
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历史观正式成型。
并且还在以极快的速度,向四周扩散。
婉拒了父祖的提议,毅然决然的踏上了前往朝鲜的商船。
真实性且不去说,你就说这证据够不够充分吧。
只不过那本书给出的证据太过于模糊,不可信。
然后,他就利用自己《辽东书》总编纂的身份,开始在朝鲜王国传道。
因为分拆田亩一事上的主张,叶云流在这一点上,已经领先同辈太多。
朝鲜王国的读书人,大多都没做什么抵抗,就更弦易帜了。
不论是主脉还是支脉,都获得了土地。
其中尤以支脉最为积极……原因自不必多说。
不过对于志向高远的他来说,这一切都无所谓。
所以,方孝孺的思想,几乎毫无阻碍的就取代了程朱理学,成为朝鲜王国的唯一显学。
就算不是直接从华夏分离出来的,那也世代和华夏族群通婚,和华夏人没什么区别了。
当然,方孝孺还是很有节操的,至少比陈景恪有节操一点。
陈景恪那是直接虚构剧情。
方孝孺主编的《辽东书》六分真,三分是推测,只有一分假。
也正是因此,才能骗过辽东本地的读书人。
这本史书可是在朝廷那里挂了名的,所以书成之后,朝鲜王朱梓就欢天地喜的给洛阳报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