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沈家有女
虽说永修县只是区区一个县,但因其位于运河流域,县里的繁荣要远胜于其他普通县城。
艳阳高照,往日的这个时辰,集市上总是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可今天不知是什么日子,路上只有稀稀拉拉几个行人,颇有些空巷之意。
一个戴着斗笠的老翁悠哉哉地赶着辆外表丝毫不起眼的马车缓缓驶进了永修县,并没有引起街上这少许几人的注意。如果此时有识货之人看向马车,就能从偶尔被风吹起的帘子里看到内部装饰是何等的讲究。
从外面看上去并不算大的马车里坐着两个男子,一老一少,老者已过耳顺之年,少年刚及弱冠之岁,老者不动如山气质沉稳,少年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如果在庙堂之上为官的人看到他们,一定会认出来,这闭目养神仿佛与世无争的老者,正是几日前还权倾朝野的右相陆谦陆大人,而这少年则是名满京城的四公子之一,也是右相最为疼爱的嫡亲孙子陆景之。
前不久,新帝登基,而陆谦身为先帝的心腹重臣,手握重权却功高盖主,老谋深算走到今日的他知道,恐怕新帝是忌惮他手中的权力了。于是陆谦急流勇退,选择明哲保身,屡次递折子请求告老还乡,在新帝批准之后,带着陆家几十年来仅存的一根独苗连夜回到了祖籍,永修县。
“祖父,进了永修县,这街道上反而愈加冷清了。”自从进了县城,陆景之就发觉外面根本没有市井该有的熙攘之声,甚至还没有刚刚一路走过的官道上热闹。
陆谦微闭着双眼,闻言眼皮轻轻动了一下,却没有睁开,好像陆景之并不是对他说话一般。
陆景之早已经习惯了祖父这般老僧入定的样子,又开口道:“祖父,想来是永修县里出了什么大事,孙儿下去打听打听。”
陆谦眼睛微微眯开一条缝,溢出一丝精光来。“去吧。”睨了一眼爱孙温润如玉的面容,喉咙里发出一声含糊嘶哑。
陆景之嘴角扬起,对着祖父揖了揖手,掀开车帘让车夫停了下来。走下马车,看到几个行人急慌慌往同一个方向跑,脸上却是带着一脸兴奋,心下了然,那边肯定是有热闹看了。
陆景之也没什么兴致凑热闹,便准备打道回府。
“快些快些!沈家宅子虽然大,这么多人再晚些时候肯定也得坐满了!”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回身对落在身后的五六岁的小童道。
“别催了你看这不是已经在跑了吗!”说着小童又加快了脚步。
沈家?必然是那个沈家了。
那倒是得去瞧瞧。不过也不急在一时,陆景之返身回到了马车上。
陆家在永修县有一处老宅,这倒不是陆家祖传老宅,在陆谦尚年幼时,父亲便带着一家老小迁往京城,是以永修县里知道当朝前右相乃是出自永修县的并不多。
这老宅是陆谦在几十年前购置的,里面该有的物什差不多都有,此次祖孙二人除了银票和随身衣物并一个车夫外也没带什么东西。
到了老宅,陆景之亲自送祖父回房安顿下后,这才跟祖父说了声,摇着折扇跟着路上的几个人一起看热闹去了。
走了些许路程,远远就能听见人声鼎沸,陆景之看见人们都往一幢大宅子里面进,门口守门的小厮也没伸手要什么请柬之类的,只乐呵呵地一个劲请人进,他便也跟着往里走。
一进门,陆景之面上不显,心中一愣,嚯,这大宅子跟陆家在京城的府邸都有得一比。
陆景之又退到门口问小厮:“今天这是什么日子,怎么这么喜庆?”
小厮一笑,道:“公子您是外地人吧,跟您说今天是我们沈家大姑娘及笄的日子,这不,我家老爷设了宴席,吩咐从辰时开始一直到午时三刻,来者皆是客,都能来我们沈家喝上一杯。”
陆景之点点头,从怀里摸出几块碎银赏给小厮,这才走了进去。小厮一喜,忙对着陆景之的背影作揖道:“谢谢公子!”
看着墙壁上用金箔贴出的一幅幅壁画,陆景之不禁咂舌,平日里在京城中来往的皆是非富即贵,却哪里见过如此大咧咧地直接在墙上贴金子的!
京城之人最是怕露出这般穷儿暴富的俗态。
没想到小小一个县城里竟然还有如此奢靡之户,倒是要瞧一瞧这沈家是如何起家的。
沈家世代在永修县经商,家业越做越大,到了沈钱这一代,积累下来的家底足以成为永修县的首富了,更别说沈钱的长子沈元宝早年不甘束缚于小小的永修县,一路打拼到京城立足多年。
这时候捐官开始兴起,为了听着好听,沈钱花了八千两银子买了个一点权都没有只是听着好听的员外,看着好像挺大脑袋,可对沈钱来说,八千两只是九牛一毛,用来换个听着好听的官衔,值了。
沈钱是个大善人,沈家世代行善,是从祖宗那里传过来的。沈家祖训有这么一条,自家不存余粮。
什么意思呢?就是自家的粮食只要够吃就行了,如果有多余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