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太子亲征
“陛下!汉王豢养死士,意图谋逆,臣请削去汉王爵位,即刻遣兵前往乐安,将其缉拿进京!”
礼部尚书吕震率先开口表态。
“臣附议!”
“臣也附议!”
“……”
吕震先打头阵表态,其余五部尚书,连带内阁四辅臣,也跟着一同拱手表态。
他们的态度很坚决,也很果断。
既然已经确定了汉王谋反,那就果决一些,快刀斩乱麻直接抓到京城来。
看着平日里有着各种各样矛盾、派系和争斗的六部尚书、内阁居然罕见达成意见一致,作为太子的朱瞻基对此并不感到奇怪。
毕竟,矛盾争斗涉及的终究只是政治派系的利益纠葛,而他二叔的谋反却是直接触及到了矛盾争斗的核心。
说白了就是,他们还在为了派系争斗,他二叔却是要通过谋反,去创造新的派系。
这特么满朝文武谁愿意?
别说满朝文武,就连那些靖难勋贵同样也不会同意。
再来一次奉天靖难,不仅意味着皇帝可能要换人,还意味着勋爵集团也要来一次大换血,运气好点也得是会冒出一堆新贵,瓜分他们的利益蛋糕。
《大明风华》这部经典老剧虽然拍得不尽如人意,但里面一些关于政治语言上的描写确实不错。
其中有一段,朱瞻基召集杨荣、杨溥(历史应该还在牢狱)开会商议太子登基的问题,杨荣表示担忧:“太子就算登基,能活到哪天就不好说了。”
朱瞻基回答:“我们能活到哪天也不好说。”
翻译过来就是:你们一个是太子心腹,一个是铁杆太子派,汉王登基了放不过太子,也放不过你们。
朱高炽面沉似水,似乎是在犹豫思量,最先表态的礼部尚书吕震有些焦急,正准备不顾惹得皇帝不快,也要开口劝谏。
有个军士快步跑进,单膝跪地汇报。
“陛下!宫门外有人在敲登闻鼓,对方自称都察院御史李浚,要告发汉王谋反!”
被打断的吕震本来心中有火,一听到军土的禀报内容,火气瞬间消去大半,脸上带着浓浓惊诧。
他们才刚说到汉王谋反,马上就有人敲登闻鼓举报汉王谋反了?
吕震惊诧之余很快便联想到皇帝身上。
莫非,这是陛下下定决心,准备要对汉王动手了?
吕震的想法虽然是错的,但结果倒是说对了,朱高炽的确是想要对汉王,自己的这个好“弟弟”动手了。
之前的多次纵容,既有顾忌皇家亲情,也是在故意给这两个好“弟弟”下套。
要是汉王、赵王两个接下来老实就藩,朱高炽也不是不能做个“仁厚”的好皇兄。
可是汉王千不该万不该,要对林先生动手,林先生一死,大明也就彻底葬送了希望。
这对好不容易在林煜的身上,看到了富国强国契机的朱高炽而言,是绝对绝对不能触及的底线!
不多时……
“罪臣都察院监察御史李浚叩见陛下!”李浚进到殿中便跪拜认罪。
虽然他敲登闻鼓是事急从权,但说到底还是不符合朝廷正规办事的流程,所以先放低姿态认罪总是没错的。
“爱卿请起。”
朱高炽虚手一抬。
对李浚他有些印象,不是这家伙干得好,纯粹是这家伙在自己登基后的次月,便守孝归乡了。
而且,李浚的家乡刚好就在乐安,守孝也是回的乐安。
李浚起身,随即也顾不上“君臣客套”焦急说道:“陛下,汉王反了!”
“汉王伙同山东都指挥使靳荣,在乐安合谋打出奉天靖难的旗号,招兵买马,私造旗帜,任命伪官。微臣被迫化名王刚,伪造符验,这才侥幸躲过汉王追杀。”
“请陛下速速发兵讨伐啊!”
原本心底对汉王已经有了定论的朱高炽,听到汉王不仅仅是派遣死士在京城潜伏捣乱,居然真的胆敢在山东筹划起兵谋反。
而且还联合了山东都指挥使靳荣,吞并朝廷在山东设立的卫所、军马,私自任免官员,被丁忧在家的朝廷官员发觉,还企图袭杀掩盖消息。
这都不是前面定论的谋反未遂,而是真的在起兵造反了!
夏原吉这时开口说道:“陛下,朱高煦既然已反,便要从速点兵选将,前往平叛,不可使其形成声势,更不可令其南下攻取南京。”
汉王已经叛乱,所以夏原吉便不再尊称其为王爵,再加上朱高煦在永乐时期曾经请居南京,夏原吉便认为朱高煦造反起兵,很有可能会南下攻取南京。
一旦南京丢失,那江南七省也就跟着一起丢了。
兵部尚书李庆说:“臣举荐阳武侯薛禄领军平叛!”
阳武侯薛禄是左军都督府都督,山东又属于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