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老张的目的
木氏钱庄和银票一直没有大肆宣扬,但它已经在无声无息之间渗透进各个角落。
朝廷一直没有针对钱庄下什么明文规矩,结果导致越来越多的地方用银票缴纳税款,这是没办法的事,相对于千里迢迢的用车运来,一纸银票的优势太大了,有个别州县甚至连护卫都不派,直接派主薄背着账本跟着木氏的商队走,更是省下了一笔开支。
今天开始发行的小额银票无声的进入民间,这些小到五百文,大到十贯的银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纳。
木氏钱庄依然秉承自己的一贯作风,愿来你就来,该怎么办怎么办,不愿来拉倒,没人求你,钱庄的伙计总是一副冷冰冰的面孔叫人不爽,无论你是上万贯的存取,还是几百文的兑换,对他们来说都一样。
仍有相当一部分土财主老顽固往地窖里卖金银,用铜钱绢布交易。可这部分人正在快速减少,因为他们不嫌麻烦,别人还会嫌的……
朝廷上下都知道这样不妥,银票正在越来越牢的把持大宋的命脉,奇怪的是自上而下却没人当众说出来。
晚了,一切都晚了,木氏钱庄和银票已经扎下了根,成长为庞然大物。
据说
三司使曾秘密向皇帝建议朝廷设立钱庄,后来官制改制又推行天下,朝廷上下一通忙乱后没了下文。
导致这事儿流产的另一个原因是东京商会合伙开了个钱庄,结果不到一个月就散伙了,因为根本没人去……
习惯的力量强大到可怕,既然木氏一直都很有信用,我为什么要拿身家冒险去相信别人?
还有一点,木爷是什么人物?他老人家金银多的花不完,会看上咱们这仨瓜俩枣的吗?木氏买卖遍布天下,坑谁了?把铜钱放到木爷手里睡觉也安稳,别人咱信不着。
别说百姓和商贾,其实朝廷也一样,东京商会开出的银票三司都不收,这也间接导致了商会钱庄的散伙。
垂拱殿里老赵韩琦以及三司张大人正在商量一件大事,这件事将给大宋带来深远的影响。
老张道:“陛下,各地商税进京已有近半用银票,朝廷若是不早定个规矩,日后会越来越多”。
老赵皱眉看向韩琦,“韩相以为如何?”。
韩琦皱眉道:“银票结算属实便捷,省却不少徭役花费,只是……”。
话没说完,老赵和老张都明白,只是银票没握于朝廷之手,这事儿实在是让人不放心。
你也没理由说不许用银票,因为一直以来银票的信用都没有任何问题,你可以随时拿去换铜钱金银,省下的徭役也是明摆着的。
说到底,大宋君臣在面对这个未知事物的时候很是无力,因为根本不懂……
老赵轻声道:“志远对朝廷的忠心还是不能质疑的……”。
韩琦和老张默默点头,这你不能睁着眼说瞎话,无论如何老木对大宋可以称的上赤胆忠心,不辞辛苦的东征西讨,连家产都献给朝廷了,你还要怎样?
老张最近压力很大,不为别的,新官制已经基本推行下去,唯独三司这边没怎么动,只是把各地农税商税交给了户部收取再移交给三司。
掌管着大宋的钱袋子,重要性不言而喻,责任也同样巨大。
老赵和韩琦已经明确的告诉三司,什么时候积攒够两千万贯钱货什么时候就可以北伐幽云收复故土。
皇帝的抱负不能忽视,军方和朝廷官制相继大改,给财政甩掉了巨大的包袱。而且今年的大考只取士不到二百人,为历年来最少,用意当然不需多说。
这一切的目的已经很明显,就是为了省钱。
所有人都说养兵少了一半,养官少了近三分之一
,朝廷必然要省下大笔钱货,可三司使自己却开心不起来。
他们只看到养兵少了,却不知道现在的禁军是何等费钱。以前经常性的挪用一下军费现在是不用想了,一万个人盯着呢,其中不乏皇帝的那些学生,而且河套正在组建的骑兵更是吞金怪兽,骑兵数字缓慢增长,朝廷支出却如流水一般。
还有裁撤下来的官员,有部分官职虽然已经裁撤,但在任的官员依然还在。除了朝廷怕一些重要位置冒然变动出乱子,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朝廷做出的让步,意思是让现任官员继续做官,任期满了后官职再裁撤,所以这部分官员的俸禄其实依然是照发的。
还有一个花钱的地方则是新收复的河套路,那里暂时的赋税远远不能抵过投入,朝廷还要从那里获取战马更不敢盘剥过甚,所以河套路单看财政是大亏的。
更何况朝廷经过改制后地方牧民官的责任心大增,以前是不敢做事唯恐被抓到把柄,现在做事可是政绩了,所以一个个的都想大展身手。
有要建桥的,有要修路的,有要开沟的,有要挖井的,一个个都喊着这钱非花不可,都要朝廷拨钱,有的甚至把门路走到了
京里,不给吧驳了同僚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