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向捷径出发
一行人或推或抬着行李出了村委会,行至村尾时,天际最后一抹橙红被高山吞吃殆尽。
超负荷的行李堆叠上电三轮的车斗,压得车厢不堪重负,车速堪堪拉在20节。
陈茹心暗自发笑,心想他们真像刚入城的下里巴人。
早前说坝坝村像碗底不是作假,远方的轨道高架遥远到53的视力近乎看不清,目之所及除了山便是山。
养育了这个地方水土的是山、捅破了天幕的是山、堵了阳乐县人民致富之路的还是这些山。
啪!
通往田地的路灯适逢亮起,照亮了他们回旧校址的必经之路、照亮了路灯下抱膝团缩的小姑娘。
黄玉果扎着马尾辫,穿着身白色背带裤和凉鞋。嘴里嗦着一节晒干的稻杆,有一搭没一搭数脚边爬过的蚂蚁。
当第56只蚂蚁爬过鞋面,姑妈让她等的人总算来了——打头明亮的二十人,加上不亚于同等数量的工作人员,浩浩荡荡数十号人的队伍在村里形成诡异的风景线。
黄玉果见过这些人肩上扛的机器,那会儿她读五年级。
老师早早把他们从课堂上提溜出来,顶着晒人的大太阳在操场站方块。
汗水从脑门一路滑至脖颈,淹进一块钱一条的红领巾里。
他们站了一个多小时才等来电视台的车。
校长一声令下,六年级的孩子使劲抖动一周前印好的红条幅;五年级的孩子挥舞起沙沙作响的彩色沙锤,茫然又稚嫩地重复呐喊着: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那会儿黄玉果不知道这么做的意义,但老师怎么交代她就怎么做。她尽力在大人说的黑黢黢“镜头”前咧开嘴巴,露出所有人能看见的洁白牙齿。
四百多字的采访稿答案,只有黄玉果对答如流,毫不怯懦。
采访的漂亮姐姐抚摸上她的马尾辫,称作为她表现最好的奖励可以提一件事,电视台尽量满足。
大人想左右孩子的需求不是糖果蛋糕书本,便是衣服鞋子小人书。
但黄玉果说:“阿姨叔叔,可不可以也去拍拍我们村?”
“我们村叫坝坝村,开车去很快的。我们村今年新起了广场,还有打球的地方,可漂亮了!”
大人面面相觑,露出黄玉果这个年纪看不懂的为难。
校长慌忙走过来替孩子解释:小孩子嘛,见到大人物便兴奋得不知所谓了。
好在坝坝村确实近两年改造的不错,政府拨的款或多或少用在了实处。同村出身的某老师手机里存有不少村子的照片,他期待地递给贵客。
“这没什么好拍的嘛。”
负责人说道。
“广场小的要命,也没什么特色亮点……所以说小地方就是小地方,本来留给你们县的篇幅就不多。这种村子,破不够破美观不够美观的,全国不知道有多少咧。”
说话的人面无表情点上一支烟,视线从手机屏幕转到机位屏。
“还有还有,谁让你们用这孩子这段了,换成这个。”
他指向采访问答中回答最磕绊表现最局促的孩子。
女记者下意识地帮黄玉果说话:“可这孩子回答的最好……”
“啧。”那人挠了挠发痒的头皮,“一个前几年才脱贫的地方,不需要孩子有什么眼界跟聪慧,懂吗?他们表现的不好、庸俗才是群众想看的,懂吗?啧!”
也是上面想看到的。
女记者闻言不再言语,默认了世间的规则,只是难免怜悯地摸了摸女孩的脑袋。
黄玉果僵着脖颈,盯着从男人香烟上掉落的烟灰;盯着校长老师们贴到地上的脊梁;盯着重获机会大声欢呼雀跃的同学。
她面向那令孩子们恐惧的镜头,扯着嘴角,晃动着滑稽的沙锤。
但黄玉果格外清楚,无论她笑得再好看,镜头都不会再照摄到自己了。
“你就是果儿吧?”
陈茹心小跑几步蹲下身与小姑娘平行,感慨这小孩到底有没有十二岁?
和结实健谈的黄大婶完全两个极端,这孩子又黄又瘦,木着一张脸平静地审视他们这些外来人了。
是的,审视。
他们在一个十二岁的孩子眼里看出了审视。
谢睿想和孩子来场cial,好给后期素材,让孩子在合适的机会露露脸。无奈黄玉果不领情,她一点不在乎这群人叫什么、来村里为的什么目的。
她只是确认了他们身份没错后,起身踢了踢特意换上的旧凉鞋,利落地带头向瑞祥出发。
“嘿!”周亓撇了撇嘴。
真是没礼貌的小孩!
但没人会去苛责黄玉果,农村的孩子嘛——沉默寡言、不懂抓住机遇才是应该的。
走到山脚,黄玉果没继续绕上山的老路,而是找邓葛弦借了镰刀朝右边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