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向县城出发
儿价,没讲动。
油坊咬死不松口,称另一家开的13块8毛。
谭麟找黄光忠打听,得到油坊收油普遍偏低的信息。
村民自己最多种一两亩花生,榨完油出个几百斤,当天就能被附近同乡消化完。
他们榨的晚了,村民土油富裕,何必找他们买呢?
美佳超市有卖土油,是黄大婶从村民手里收的。
坝坝村种花生的农户虽不多,但自家吃不完转手卖给同村的比比皆是。
土油搁村里卖不出好价,放县上就不同了。最好的销路是卖去市里,可惜黄家没人脉,他们也没有。
进了美佳超市,塑料桶还是那个塑料桶,价格却标的198元一斤!
144一斤收,198一斤卖。
几个“土榨”“纯花生油”“特惠”黄底红字的标签贴的老大,架上零星剩下几桶。
众人愤怒腹诽:198你怎么好意思说是特惠啊!
和员工拉话间,买菜的大婶路过架子,低声嘟囔“太贵了”,然后拎走一桶……
员工说20斤装的进了10桶,8斤装的进了35桶,不到半月就不够卖了。
这是涨价的行情,往季价格不那么离谱,卖的更快。
“我们超市现下只有这两规格,你们去农贸市场或者集市可能有按两散称的,价钱就没按斤算的抵。”
“不过夏收过了这么些天,外面还有没有土油卖不懂哦,我们超市这回才收到四百来斤。”
“往年谁家不是几十斤几十斤的囤,这回我家才买到十斤,肯定吃不到下一季。”
不是谁都舍得买二十一斤的食用油,至于标着一级食用油售价一百多两百5l的品牌油,做梦吧,猪油挺好的。
“据说好油都往市里卖了。”
“下一茬会好些吧…”
员工又问他们榨了多少斤油。
邓葛弦:“还在榨呢,刚从青牛庄出来,目前不清楚。”
“那种了几亩?”
“收了七八亩花生。”
“这么多啊!?”
汤子佑赶紧解释:“种不是我们种的,我们才来,只来得及租村民上一茬的。”
“也不错啊~”员工口吻很是羡慕,她回过头问黄晨阳,“七八亩能出不少油吧?”
后者略一沉思,说:“能出两千斤油。”
花生榨油率是四成左右,具体得看花生的品种。
黄晨阳说今年花生油价比往年贵是因为雨水多,影响收成。
去年村里收油一斤11-12块,卖到县城不超过16块。
“今年卖20的不少见。”
“是是是,我们那小区的生鲜超市就卖20呢!”
“农贸散称一斤可以卖到21-22。”
“辣椒酱也涨价了!”
“别提了,哪个不涨啊。”
员工七嘴八舌,吵得大伙跟不上趟,满脑子都是金山银山的钞票堆,仿佛发财指日可待。
起码能确认的是——今年的土油很!值!钱!